連環計設局 中國留學生咋成「虛擬綁架」肥羊?
隨著掃蕩及反詐意識抬頭,詐騙集團的手法也如病毒變種般迅速推陳出新,愈來愈多遠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成為騙徒覬覦的新目標,且被騙金額一再創新高。「犯罪針對性更強,代價更高」的洗腦式設局,逼著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一步步走進他們「連環計」。
針對中國留學生的「虛擬綁架」連環騙局近年在海外頻發,騙徒先冒充「公檢法」人員欺騙受害人,以父母的安全威脅受害學生轉帳,再操控受害者偽造「綁架」情節,向其家人討高額「贖金」。「虛擬綁架」 騙局已遍布美英澳日等國,其中不少源自中國,騙徒甚至可能以人工智能(AI)冒充親人聲音提高「擬真度」,令人憂心。
誆親人遭綁 阻聯繫外界
2023年年底,在美國的17歲中國留學生莊凱(Kai Zhuang,音譯)就遭「虛擬綁架」電信詐騙,莊凱在網路勒贖者「操控」下誤信在中國的家人受到威脅,他的家人也收到綁匪的勒索信和一張「毛骨悚然」的照片,並因此向綁匪支付了8萬美元的贖金。另今(2024)年1月,中國21歲舞者張琳在德國失聯5天被找到,家人證實她遭遇一種被洗腦的新型網路詐騙。
BBC(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引述網路安全專家約瑟夫·斯坦伯格(Joseph Steinberg)表示,「虛擬綁架」通常是犯罪分子給受害者打電話或發短信,騙他們親人被綁架了,但實際上當事人是安全的,以此來騙取贖金。
「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讓你保持通話。」約翰·傑伊刑事司法學院網絡犯罪研究中心主任瑪麗-海倫·馬拉斯(Marie-Helen Maras)說,「他們會威脅說,如果你掛斷電話,或者如果你試圖聯繫任何人,他們就會傷害其家人,以嚇唬目標,讓他們匆忙做出決定。」
資訊落差 雙向連環騙局
「該類『虛擬綁架』騙案離不開『暴力洗腦』、『偽造場景』、『製造失聯』等招式。」大公報引述廣東警方人士表示,「虛擬綁架類」詐騙是傳統「冒充公檢法詐騙」的升級版,利用留學生涉世未深且獨自在海外、不想惹事又害怕出事的心態,與家長遠隔萬里、信息不對等或溝通不暢而精心設計雙向連環騙局。
以中國留學生比較集中的英國城市曼徹斯特為例,去年前9個月中國曼徹斯特領館收到中國留學生遭電信詐騙報案80多宗,被騙金額共逾1億元人民幣。
「騙取信任『放長線釣大魚』,是此類騙案的一大特點。」廣東警方人士說,譬如在外國讀研究生的吳先生女兒「虛擬綁架」騙案中,冒充「公檢法」的騙徒致電在國外的小吳,以她在中國的父母涉嫌犯罪要配合調查、父母給她的轉帳部分屬於違法所得等進行「恐嚇式」深度洗腦。
小吳「逃亡」期間還拍攝了一段「被綁架」的視頻,因對方稱小吳「長得像一個在逃嫌疑人的女兒,如果你按照我們要求拍攝視頻抓到嫌疑人,就能將功補過而不再『逃亡』。」這段視頻後來被對方傳給在中國的吳先生。
廣東警方人士表示,從懷疑到相信,直至完全配合,針對留學生的騙徒團夥除了冒充中國警方、大使館或當地移民局、警察、海關等執法人員外,甚至偽造「逮捕令」「通緝令」「法院傳票」等印證事件的可信性;並輔以軟硬兼施的話術技巧,致部分留學生陷落在精心布設的騙局中。
AI變聲 遍布美英澳
BBC報導指出,專家們說,目前還沒有關於虛擬綁架案發生頻率的數據,但技術的進步使犯罪變得更加容易。斯坦伯格說,他擔心人工智能(AI)會冒充親人的聲音,脅迫他們支付贖金。「即使是非常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也會被騙。」並有發展成巨額詐騙的跡象。
報導說,「虛擬綁架」 騙局已遍布美英澳日等國。英國南約克郡警方反欺詐協調小組表示,這種詐騙主要針對在英的中國學生;澳洲新南威爾士州去年10月就發生3起20至23歲年輕人被自稱是中國當局的犯罪網路聯繫的案件,受害者被迫支付高達33萬8880美元,否則將被驅逐回中國。
去年8月,日本時報報導稱,一些在日的中國留學生在類似情況下遭到騙徒勒索。一起案件中,一名中國女留學生的父母在收到一張女兒疑遭攻擊的照片後,向一個中國銀行帳戶支付了4萬2300美元。後來查出這名學生當時接到自稱中國公安人員的威脅電話,稱已對她發出逮捕令,她應該製造一起假綁架案,讓她的父母為她支付逃脫拘留所需的錢。
誤信公安查國際洗錢 「被自己蠢哭了…」
「虛擬綁架」的受害者在案發當時不一定會被真實「綁架」,但騙徒在詐騙的過程中無所不在的洗腦式言語和威脅,讓還沒出社會的受害學生猶如置身被綁現場,無法逃脫,只能照著對方的要求一步步掉進陷阱。
「2022年萬聖節前後,我剛到倫敦讀書沒幾個月,就被騙子盯上了,被騙了70多萬人民幣。當我意識到我被騙的時候,失魂落魄很難受,被自己蠢哭了,想死……」大公報報導,如今回想被騙經歷,福建女孩小陳直言「心還像被撕裂一樣疼」。
山寨大使館 視訊做筆錄
「那天,我接到一個自稱是『使館人員』的電話,準確說出我的姓名和身分證號,說我的銀行卡被用於詐騙和國際洗錢,數額巨大,涉嫌犯罪,要我向國內的公安部門報告。」小陳說,她聽後整個人懵了,很害怕。隨後,那位「使館人員」對小陳說,他們可以幫忙接通國內公安部門電話。不久自稱廣州公安局的「警察」就和小陳通上了話。
「我上網查了,那個電話和廣州公安局一模一樣,我和那個『警察』說我沒詐騙,肯定是有人盜用我的身分證。那個『警察』就說,既然是被盜用的,你做一個筆錄就好了。」
小陳按指示和他視頻對話進行「筆錄」,看到視頻裡的「警察」的確穿著警服在「公安局」辦公。接著又有「警察」讓小陳報一下身分證,說查到小陳的身分證被用來辦了一張銀行卡,專用來詐騙,已有數十人被騙,小陳有10%提成,騙徒還沒抓到,還舉著一張照片一直問小陳到底認不認識這個持卡人。
「我都被問哭了,我怎麼可能認識呢。」小陳說,於是視頻裡的「警察」對她說,案件重大,要把她卡裡的錢轉給銀監會做資產清查,檢查存不存在贓款問題。
威脅要遣返 逼繳保證金
「我第一次轉了30萬人民幣。『警察』跟我說,這個事情不能告訴任何人,包括家人和朋友,否則會對他們不利。『警察』還說,等遣返書下來後就要遣返回國,如果不想耽誤學業,就得交保證金在英國『取保候審』。」
就這樣,小陳在萬分驚恐中被一步一步「精神控制」,並在騙子的教導下編了「學校要查驗留學生資金情況」的理由向父母要錢,往騙子指定的帳戶裡一共匯了70多萬人民幣。「實在太多錢了,第三天我幡然醒悟,開始不停地在網上搜相關話題,一邊看一邊發抖,確定自己是被騙了,不敢再看相關信息,整個人陷入了極度糟糕的情緒中……」
不敢說出口 怕丟面子
小陳總結,其實整個事件還是有很多疑點,比如大使館不會隨便給個人打電話,涉案帳戶都是凍結無需轉帳等等。「總之,最後要轉帳指定帳戶就要警惕是不是受騙了。」
對於近日有留學生遭遇「虛擬綁架」電信詐騙,在美留學的小昊(化名)表示,詐騙現象較為普遍,他和朋友們聚餐時也聽聞過其中一位朋友被詐騙的遭遇。「雖然她朋友陪她去報了案,但事後並不想過多提起這段遭遇,可能覺得說出去丟面子。」
小昊稱,當時被騙的是一個女生,「最初接到一個電話說懷疑她和一件洗錢案相關,後續會有公安聯繫她。然後她就收到了自稱是上海公安打來的電話。她還核實了對方身分,對方說有人盜用她的身分證洗錢,要求她配合調查,不然要抓她。」
於是,這位女生根據要求,下載了一個聊天軟體與所謂的警方調查人員進行後續溝通,「對方後來要她向一個香港帳戶打好幾萬刀(美元),可是打完款就聯繫不上對方了……」小昊直言,詐騙的事時有發生,「感覺是普遍的,因為一直收到提醒,謹防詐騙。」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