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歐盟原則同意 6月25日啟動烏克蘭、摩爾多瓦入盟談判

教宗G7演說談AI危害 促禁用致命自主武器

「10塊錢買不了吃虧」小年輕熱捧 十元店翻紅

滿庫10元店。(取材自微博)
滿庫10元店。(取材自微博)

如果把投入大、客單價高的店舖比作精緻的盆栽,那麼10元店則更像生命力旺盛的野草,它在惡劣的條件下也能存活。而一旦環境變好,野草就會長得更茂盛。也印證了,危機中常蘊含著一線生機。

「10元(人民幣,下同,約1.3美元)店的快樂」,「10元商店買的香水比我那幾百塊的香水又好聞,勢必要把那店裡的香水都買完」.....中國社群平台微博上,幾乎隨時可見年輕網民分享自己在10元店裡購物的愉快經歷。疫情後低迷的青年就業率,愈趨追求性價比的消費特性,以及那句「10塊錢買不了吃虧,10塊錢買不了上當」,讓中國的年輕人重新迷上了10元店。

據「2023年中國消費者洞察白皮書」,疫情後「精細化」成為消費關鍵字,超過92%的消費者表示自己的消費觀念更加保守,需要更精細地規畫或減少消費,並有45.6%的00後年輕人表示會嘗試產品平替。10元店快速擴張一個低價零售時代正在來臨。

10元商店除便宜,近年也舉辦一些形象活動。如名創優品的非遺系列就吸引不少人氣。(...
10元商店除便宜,近年也舉辦一些形象活動。如名創優品的非遺系列就吸引不少人氣。(取材自微博)

60%消費者 30歲以下

每日人物報導,在中國說到10元商店,就繞不開「10元商店之王」──名創優品。受到10元商店的啟發,2004年,湖北人葉國富開了「哎呀呀」飾品連鎖店,一度發展到2000多家。2013年又創立這家取名MINISO,中文名是名創優品的日用雜貨公司,從跟著日本的無印良品打價格貼身戰,到截至去年,名創優品全球門市數量達5440家,名創優品迎來了高速的發展。

名創優品的用戶畫像顯示,約60%的消費者為3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2023年9月15日,名創優品發布中期業績公告顯示,其淨利潤年減177.2%,達到了17.69億元,年內股價也翻了倍。

抓住時代機會的,不只名創優品一家10元商店。2014年,濟南人于樹明看到美國和日本的10元店,尤其日本大阪7000多平方的「100日圓店」大創百貨,給他留下了極為震撼的印象,回國一年後,他在濟南也創辦了自己的品牌——滿庫10元店,除向全國擴張開出了500家,並推出售價更加便宜的「那隻貓的口袋」5元商店,同樣受到年輕消費者青睞。

「那隻貓的口袋」門店。(取材自微博)
「那隻貓的口袋」門店。(取材自微博)

追求性價比 學生愛逛

縱觀國內外,與中國10元商店的模式相似,日本一般開的是「100日圓店」,美國則是「1美元店」,英國為「1英鎊店」。「覺得錢不值錢了」或許是如今許多人的想法。但實際上恰恰相反,10塊錢能買到的東西相當豐富。追求性價比的人群,喜歡逛這一類10元商店,尤其是學生群體,或是剛工作不久的人。

「開這家10元商店之前,我完全不敢相信,成本居然能壓到這麼低。」在山東瀟坊經營滿庫10元店的老闆紀勝秋,對店裡商品的成本價感到驚訝。不只便宜,「品質完全不輸給貴的商品」。年輕人到店裡會買盲盒、水杯、本子、小包,上班族更多的會買收納框、拖鞋、水杯和防曬帽等家居用品,還有一些小公司給員工搞團建,都來她這批量買10元的凳子。

10元店吸引許多年輕人。(取材自財富中文網)
10元店吸引許多年輕人。(取材自財富中文網)

而名創優品的創始人葉國富,也對10元的定價,有過自己的解釋。為了營造消費者「占到便宜」的感覺,10元屬於一個黃金價位。他曾表示,「要讓顧客到你店裡想買就買,想用就用,這才是最好的東西,所以10元是黃金價位,讓顧客沒有任何壓力。」

不光如此,10元這個價位,還方便進行人際口碑傳播。9月初,在山東泰安何佳佳經營的滿庫10元店裡,22歲的文淼正拽著她母親擠進10元店,「想讓我媽看看我們年輕人都在逛什麼,省得她總說我買一堆小首飾亂花錢」。媽媽原本不屑一顧,說「10塊錢能有什麼好東西」就要離開,但拗不過女兒擠進店裡,媽媽的目光很快就被店裡的家用品吸引。

文淼說,媽媽一直想買個衣簍和洗腳桶,可每次去商場裡看見都嫌有點貴,覺得不是太有必要。「家裡普通的盆也能洗腳,倒不用非買個洗腳桶。」媽媽嘴上說著,手裡卻放不下這個淡綠色的洗腳桶,反覆檢查,然後說「就10塊錢,拿著唄。」最後兩人拎著一隻巨大的洗腳桶擠出了10元商店。

另外,10元這個價位的確定,也與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大家「收緊錢袋」的時代背景密切相關。

加盟主難賺 淨利僅10%

但10元商店這種模式也有明顯的弊端。

首先是由於低價策略,其利潤勢必會大幅壓縮。山東一家滿庫10元商店加盟商表示,門市的毛利潤約30%,扣除運費、房租、人工、破損、水電後,「淨利只有10%」,這其中,公司還要再扣除銷售額1%的管理費,剩下的才是加盟主得到的。照此計算,1個月要賣出約1萬件10元商品,月收入才會達到萬元左右。

其次,相當多的消費者對於10元的商品依舊持懷疑態度。在山東濟南,還上大二的李響,除了陪女朋友來逛滿庫,其他時候「完全沒有擠進去的慾望」。他評價,裡面的東西大多是「美麗的廢物」,他覺得那些東西買回去也就是放著落灰。

在戶外的10元攤位。(取材自微博)
在戶外的10元攤位。(取材自微博)

如今,隨著消費者愈來愈多地把目光投在性價比上,10元商店的賽道上競爭也加劇。又以山東濟南歷城區的一家商場步行街裡為例,名創優品的旁邊,不到百米開外,就是一家5元商店「那隻貓的口袋」,緊挨著的還有正在裝修即將開業的滿庫10元店。火藥味兒相當濃烈。

「現在我們店裡10元的商品占比能有70%。」這家名創優品的店長鑫然強調說,「但我們可不(只)是10元商店。」在店內,口罩、襪子、餐具等商品是10元一件,但是像帽子、墨鏡、玩偶、杯子這些,經常是39.9元、49.9元的價格。

名創優品毛毛嘉年華活動照。(取材自微博)
名創優品毛毛嘉年華活動照。(取材自微博)

聯名知名IP 力求轉型

10元店的競爭,也催生了形態的分化。名創優品如今向著更精緻的方向在改變,也就是創始人葉國富提出的「要重視情緒價值」。如今,名創優品開始大量與貓和老鼠、HelloKitty等知名IP聯名,售價往往也會更貴。比如最近爆火的芭比聯名,在名創優品裡會擺在最顯眼的位置上,一個印著芭比粉紅標誌的小筆記本要19.9元。

名創優品芭比主題店。(取材自微博)
名創優品芭比主題店。(取材自微博)

有趣的是,人們過去常會把名創優品稱為無印良品的平替,而現在,名創優品自己也出現了許多模式相近、「質優低價」理念也相同的平替者。依名創優品2023年的投資政策,加盟主每年需繳交1.98萬元特許權使用費;滿庫是一次簽三年,總共交6萬品牌使用費,之後每年交1萬。

但歸根究底,最後都是供應鏈的競爭。由日本大學教授撰寫的「義烏,百元商店的故鄉」一書寫道,在日本「100日圓店」內所經營的「幾乎所有的物品都來自中國,如果沒有中國提供的商品,商店幾乎不能正常營業」。由此可見中國本土10元商店在供應鏈上更有優勢。

是像名創優品、滿庫這樣有品牌的10元店,通常都是採用統一供貨的模式,相當一部分是直接與工廠合作,另外一部分則會由自有設計師設計,來不斷推出新產品,維持新鮮感。但10塊錢如何真的保證品質,仍有人存在不少疑問,比如有些女性消費者堅持不買用在臉上的保養品,仍有一些中學生和化妝新手會買這些低成本化妝品來練手。

但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經營者,他們其實都沒有更多的選擇。正如9月中旬的一個夜晚裡,山東濰坊的紀勝秋依舊在自己的10元店裡忙碌著。她下班依然很晚,10元商店像冰山一樣,橫亙在她與家庭之間。七年來,她把所有心血都投在了店裡,她承擔了養家的責任,也造成了家人對她的疏遠,說起這些,她也很無力。

10元商店還能一直火紅下去嗎?山東濰坊的紀勝秋說她不知道,但。「我做這一行都7年頭了,沒辦法再跨到其他行業了,別的我啥也不會,真的」、「所以我可一定不能失去工作啊。」她最後說。

中國年輕人重新迷上了10元店。(取材自微博)
中國年輕人重新迷上了10元店。(取材自微博)

1600萬尼特族 助長10元店

中國當前面臨經濟難題,青年失業問題嚴峻,估計尼特族(不願工作也不願接受教育和培訓的青年,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約1600萬人,可能制約消費動能。在這個時代下,「便宜」是王道,「能不花的錢盡量不花」的消費觀,使得10元店快速擴張。

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且存在通縮疑慮。中國人口紅利優勢不再,勞動力供給減少成為趨勢,加上疫情影響勞動力供需結構,今年以來,勞動力及就業人數均未恢復至疫情前的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青年勞動市場錯配問題嚴峻,不只加劇製造業勞動力短缺,也推升青年失業率。青年失業嚴峻可能阻礙消費需求復甦,制約內需成長。

中國青年勞動教育程度普遍提升,且受家庭支援及保護,不願屈就薪資少、工時長、強度大的傳統製造業,估計約20%年輕勞工任職於房地產、高科技及補教業等產業。

不過中國政府2021年陸續加大監管房地產、高科技及補教業,產業前景轉壞導致勞工需求下降,加上疫情封控影響,青年勞工選擇退出市場,估計「尼特族」或「啃老族」約1600萬人,占城鎮青年人數比例高達17%,青年失業率也增加,今年6月攀升至21.3%。

目前中國民間消費疲弱,如果民眾對經濟前景的信心沒有恢復,消費需求又進一步下降,可能導致價格螺旋式下跌,形成通縮風險。

10元店裡的商品。(取材自微博)
10元店裡的商品。(取材自微博)

日本 疫情 勞工

上一則

中國首位染疫明星 「浪姐」金莎確診 工作人員證實

下一則

讓台生畢業直接在陸就業 北京清華招聘會首設「港澳台生」專區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