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熱潮還不能變現…中國瀰漫AI焦慮

中國人工智慧(AI)話題持續延燒,民眾對科技發展普遍更有自信,股民更興奮於科技股可以拉抬股市;各級政府紛紛宣布學習AI,順便對民企釋放友善訊息。但另一方面,年輕人則擔心工作機會被搶,科技能否嘉惠民生也引來質疑,AI焦慮正在蔓延。
中央社報導,中國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開發的AI模型R1橫空出世後,掀起全球熱議,近來更掀起以AI、人形機器人為首的中國科技熱潮。但一些財經媒體從業人員指出,這股熱潮並沒有實質降低民眾的生活成本,也還未能變現,更多就是提高預期,而預期關乎股市表現和民眾信心。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2月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投資者對中國科技股的價值重估,但單靠科技創新無法解決國內結構性的經濟失衡或周期性的通縮壓力。中國近期在科技方面的進展反而會強化決策層對當前道路的信心,使「資源錯配、資本錯配」的風險增加。簡言之,一窩蜂與泡沫化的現象可能出現。
經濟方面的好處尚未明確,AI取代工作的焦慮已經襲來,大學文科生感受尤深。即使在中國的「頂大」復旦大學,有經濟學院的研究生在學者演講後,請求師長給予面對AI衝擊就業的建議,可見AI的「威脅」是年輕人普遍的感受。
中國的媒體工作者也不好過,被主管關切「AI也能寫分析稿,而且寫得比你快」已成日常的一部分。不過,有編輯表示,AI生成的文章其實要花很多時間核實正確性。
實際使用DeepSeek的體驗上,中國民眾也非一片好評。有媒體人就說,「AI沒有從根本作用上起到改變」,因為被網路審查下架的文章依然不會被找到,「你想知道的還是不讓你知道」。他測試過幾款國產的AI軟體後認為,內容的真實性、正確性都還有問題;優點則是透過設計問題,可以得到比傳統搜尋更好的結果。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