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7成歐企業表示 在中國經商更加困難 比率創新高

中國歐盟商會與諮詢公司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28日發布「商業信心調查2025」。報告指出,儘管過去2年中國政府推出多項支持經濟發展、改善外資經商環境的系列政策,但當前歐盟企業的商業信心,已在多個維度降至、或瀕臨歷史最低水準。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呼籲,供需失衡問題正持續削弱企業利潤和商業信心。
中國歐盟商會28日稱,報告顯示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73%的受訪企業表示,2024年在中國經商更為艱難。這一比率較去年增長5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彥辭表示,由於貿易摩擦與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中國國內經濟仍面臨挑戰,以及生產者價格持續通縮。他喊話,供需失衡問題正持續削弱企業利潤和商業信心。實現供需平衡不僅將惠及企業,使中國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還可能有助於緩解貿易緊張局勢。
星媒聯合早報另引述彥辭提到,歐洲企業近年來在中國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產能已超出中國國內市場的承載能力。「即便需求增長強勁,但製造業投入了過多的額外投資,而中國可能並不存在相應的市場,這才是導致通縮壓力、產能利用率下降的根本原因。」
報告也顯示,71%受訪企業表示,未來2年內,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將對其在中國業務產生負面影響;60%受訪企業對未來2年內所在行業競爭壓力的前景持悲觀態度;63%受訪企業在2024年因監管壁壘,或市場准入阻礙而錯失商機,創歷史新高;44%受訪企業預計未來5年監管壁壘將有所增多。
同時,受訪的52%企業表示,2024年中國商業環境愈來愈政治化,反映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升級。此外,受訪企業對近、中期盈利能力(12%)和增長前景(29%)的樂觀情緒降至歷史最低水平,目前各方正在重新評估中國市場。
另外,38%受訪企業計劃擴大其在中國業務規模,創歷史新低;36%受訪企業則暫無計劃,其餘企業暫未決定。52%受訪企業表示計劃在來年削減成本,創歷史新高。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