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年2次訪華 堅持還是妥協?央視提問:葉倫先想清楚
美財長葉倫昨起訪中,中國官媒同天喊話稱,美政府在中美關係的表態與現實間存在著巨大鴻溝,不僅在中美經貿重要機制下出現許多荒謬的干擾雜音,近日美方將中國排擠出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想法更昭然若揭。美方若想不虛此行,要先想清楚「堅持還是妥協?」「留給解決問題的時間還有多少?」
中國央視旗下微博公眾號「玉淵譚天」昨發文指出,葉倫要想不虛此行,美方先要想清楚幾個問題。第一個是「堅持還是妥協?」葉倫為什麽能成為2024年最先訪華的拜登政府內閣官員?中美經貿領域溝通交流機制的新變化,是一個關鍵的觀察點。
文章引述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指出,去年成立的中美經濟工作小組和金融工作小組,在當下中美經貿關係中發揮關鍵作用的重要機制,葉倫的財政部是這兩機制的美方牽頭機構。過去半年分別成功舉行三次對話,中美間可談的事情「開始變得更多且更細緻」。
然而,他說,在此機制越加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一些干擾的雜音也不能忽視。如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此前曾指,若中國電動車在美國高速公路上被「武器化」會發生什麼事,「一些聲音連美國人自己都覺得荒謬。」而類似指控,廣泛存在於拜登政府要與中國展開「戰略競爭」的一面中。
表面看,拜登政府執政三年來,試圖營造美國經濟因對中強硬而「受益」的印象,但「打壓中國企業,能讓美國的那些老工業區,從中國手中『搶回』工作崗位。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拜登政府應好好想想。
此外,文中稱,「留給解決問題的時間還有多少?」注意到雙邊經濟關係、合作應對全球挑戰,是先前中美經濟工作小組提到的高頻詞。中美一直在交流,如推動在氣候變遷問題上的合作。「但美國政府的表態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文章批評,「通膨削減法案」(IRA)有許多條款在明確針對中國。「將中國排擠出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想法,昭然若揭。」
至於經濟角度,文章表示,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需要中美在綠色等多個領域的合作來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無論是從美國經濟發展的角度或全球經濟走向復甦的角度,中美合作,都理所當然。」
另據直新聞報導分析, 不到一年,葉倫兩次訪華,明顯是在拜登的指示下來華「談合作」。時值日前造訪中國的多位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們回到美國不久,拜登還主動約習近平通了電話,這或許意味著以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為代表的相關組織,正在對當前白宮的對華路線產生了正面影響。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