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上汽、吉利遭歐盟反補貼調查 中批違WTO規則
歐盟近日對中國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歐盟執行委員會鎖定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等三家中國車企為首批調查對象,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16日批評,歐方相關做法涉嫌違反世貿組織(WTO)規則,將嚴重扭曲補貼調查結果。
環球時報報導,歐委會10月4日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並在10月25日宣布透過抽樣方式確定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三家中國車企作為首批調查對象,調查將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在中國生產電動車並向歐盟出口電動車的企業是否獲得中國政府的補貼;二是將原產於中國的補貼電動車進口到歐盟是否可能對在歐盟生產電動汽車的生產商造成損害。
中國商務部16日召開例行記者會,發言人何亞東表示,中方注意到歐委會在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中,未採用出口量最大代表性標準,只選擇了三家中國本土企業作為抽樣企業。
他質疑,歐委會抽樣標準不合規,抽樣過程不透明,抽樣結果不公正,有關做法涉嫌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歐盟法律,是對中國電動車企業的歧視性選擇,將嚴重扭曲補貼調查結果。
何亞東指出,歐委會在歐盟產業的抽樣中排除了產銷量居前幾名的歐盟成員國企業,這種做法違反常規,抽樣結果根本無法代表盟內產業的客觀狀況。
他抨擊,歐委會在歐盟內部產業明確反對的情況下自主發起反補貼調查,妄稱中國電動車對歐盟電動車產業帶來損害威脅,完全無視中歐汽車產業之間的緊密合作關係。
何亞東強調,中國業界對歐委會預設調查結果、暗箱操作的做法強烈失望與不滿。「中方敦促歐方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和歐盟法律,盡快糾正錯誤做法」,確保調查公開、公正、公平、合規,充分保障相關企業合法權益。
中國近年製造的電動車快速攻占歐洲市場,引發歐盟各國的關切。中國汽車報報導,歐盟之所以會拿這三家中國車企開刀,無非是認為這三家車企實力更強,對歐洲汽車製造商的「威脅更大」。事實上,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在歐盟市場的銷量和份額都還較低。
北方大資料與人工智慧研究院研究員曾文翔表示,今年1至8月,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在歐盟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為8%。相比之下,同期,從中國大量出口電動汽車到歐盟的特斯拉在歐盟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達到24.9%,無論是向歐出口數量還是在歐市場份額都排名第一。
中國企業家雜誌則指出,中國向歐盟出口新能源車的企業,主要包括上汽、吉利等本土車企,以及特斯拉、雷諾、華晨寶馬等在中國生產的外資或合資車企,但最終調查名單沒有出現合資或外資車企,凸顯中國車企就是調查重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