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年夜飯
今年的除夕是二月九日,過了這夜,就是龍年的正月初一。和美國的感恩節大餐相似,吃年夜飯是華人在一年中最重要的習俗,親人們不遠千里趕來相聚,象徵著家庭的團團圓圓、互訴親情、感恩長輩、迎新送舊,還要祈求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回想起幼年,多麽期待著除夕和新春的到來,吃了豐盛的年夜飯後,就去弄堂放煙花,大人給壓歲錢祝福小孩又添了一歲。次日一早,穿上新衣新鞋,在長輩的帶領下去親戚家拜年;回家後,興高采烈地和弟妹們一起數著親戚們給的壓歲錢。
在我來美國前,年夜飯都是在故鄉上海和家人一起度過,只有一年例外。那是在我大學畢業後,分配在地處河南洛陽一家工廠,由於進廠不久還在實習期,不能請假探親,所以那年的春節是在集體宿舍度過的。
那時中國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一切食品包括春節的副食品都是憑票證供應,我又是單身,過年只能拿到半斤生餃子。平時在這裡的主食是高粱玉米和紅薯,稱作粗糧;而用麵粉包的餃子則稱為細糧,算是在節日時改善伙食了。
來洛陽僅三個多月,沒有熟人和朋友,雖然部門的主任請我到他家一起過除夕,但吃年夜飯是親人之間好不容易的一次團聚,一個陌生人參與,可能會讓大家感到很不自在,而且當時春節對每人供應的副食品很少,因此除了感謝他的好意,我只能推辭了。
就這樣我獨自在宿舍嚥下了十多顆蒜蓉味很重的北方餃子,算是我的除夕夜大餐。看到周圍的家屬宿舍家家戶戶熱鬧非凡,我的內心和寒冬臘月的氣候一樣冰冷。工廠位於郊區,節日裡也沒有公車進城,外面又是天寒地凍,剩下的幾天假日,我只能待在宿舍躺在被褥消磨時間。
俗語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只能用大量書信來寄託我對遠方親友的思念。為了不讓長輩們擔憂,最後總要寫上這句安慰話「在這裡一切全好,請放心。」我實在沒有想到,踏入社會工作後的第一個春節,竟是如此的孤獨無助,首次一個人以餃子當年夜飯來度過,至今仍難忘。
來美國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女兒也考入這所名校,我們住在波士頓。幾十年來的除夕夜都是和女兒、隨後又和女兒的夫家相聚度過。
妻子準備的年夜飯是傳統的南方上海菜,熱騰騰的火鍋是必備的,高湯是用鮮雞和火腿加人參用慢火燉煮,食材有粉絲、自製蛋餃、魚丸、肉丸、羊肉片、豬肉片、白菜等,清蒸全魚也是不能少的,還有紅燒肉燒蛋、黃豆芽燒油豆腐等。
我們的美國女婿很喜歡這些菜,我們告訴他,吃年夜飯要討個吉利,粉絲很長,象徵健康長壽;蛋餃顏色金黃狀似元寶,這是恭喜發財;中國字的「魚」和「餘」發音相同,代表著「年年有積餘」;吃了蛋就如滾過了年;黃豆芽形如「如意」,是祝福在新的一年裡,凡事吉祥如意;甜點是桂花糖年糕,以祈求年年高升。人們是用食品的諧音、顏色和形狀,來取得祝福的。
女婿聽後大呼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一席菜餚竟能引出如此動人的典故。他還愛吃辣味很重的宮保雞丁,女兒很中意波士頓有名的龍蝦,因此,這些菜色也一起上了年夜飯的餐桌,這真是一席既有家鄉情、又有美國味的年夜飯。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