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手機業者折扣 55歲以上者要把握

昔日蕭條城大翻身 躍登全美最佳住房市場冠軍

利息

在當今訊息多元的時代裡,諸多事情的發生,彷彿衝破了以往的陳舊模式,即使是親人之間的情感聯繫,也不再是墨守陳規。

在我們的社區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居民都是退休老人,隔壁的大房子裡住著一位獨居老人,她叫珍妮,現年八十五歲,她的先生在十五年前過世,他們育有一子,今年也應該有六十歲了。我們同住在山上也有二十多年了,隨著歲月流逝,珍妮也一天天老去,健康狀況更是愈來愈糟,她出門的時間少之又少。

日前我在前院澆花時,突然看到她的男友駕車帶她出門,他們搖下車窗,寒暄了幾句,最後,珍妮告訴我說,幸虧她的男友現在每天來幫她,不然的話,她都不知道該怎麽辦了。我當時不解地問珍妮:「怎麽好久沒看到妳兒子來了,他還好吧?」緊接著,她哽咽著搖頭跟我說:「別提了,我們鬧翻了。」當時,我心裡有些納悶,問說:「怎麽會呢?」

原來一年前,珍妮的兒子急需用錢,開口向她借了三萬元。六個月後,她的兒子就把這三萬元還給了她,珍妮收到本金後,卻十分不開心,於是,她向兒子討利息,兒子不肯給,所以就演變成了現在這種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珍妮還跟我說:「借錢還錢,連本帶利是天經地義的事,這是我們在這個地球上最起碼的遊戲規則。」我聽完珍妮的話,內心五味雜陳,唉!清官難斷家務事。

第二天是星期六,我一大早就照例去了農貿市場。在那裡,我偶遇了多年前認識的一個中國朋友美蓮。美蓮的孩子跟我的孩子年齡差不多,我們的聊天話題從來離不開孩子們。恰巧,這天美蓮也跟我說了一件她跟女兒之間關於利息的事。

事情是這樣的,美蓮的女兒在新冠疫情第一年時居家工作,吃住都在她家裡。朋友們當時都勸美蓮應該向女兒收一點生活費,但美蓮說孩子剛投入職場,她想幫孩子存一點積蓄,以備急用。所以她女兒每個月交給她一千五百元辦公租房費用,實際上她就是在幫孩子保管錢。

八個月後,美蓮的女兒回到紐約辦公室上班了,一年半後,孩子開口向美蓮要回這筆錢。當然,美蓮也毫不猶豫地在幾分鐘之內,就將一萬二千元轉給了女兒。可這時,她女兒卻說:「那利息呢?我這一萬多元存在銀行一年多,也該有幾百元的利息吧!」美蓮告訴我說,她當時目瞪口呆,立刻又不假思索地轉了兩百五十元的利息給女兒。但事後她愈想愈憋屈,不是多少錢的問題,是她不能理解問題出在哪裡?

其實,我很能理解珍妮和美蓮這兩位媽媽們的窘境,她們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一個是美國出生的媽媽,一個是中國移民來的媽媽,在我的觀念裡,親人之間的借款,是不需要提「利息」的,因為親人之間的「利息」就是「情感」,提利息,傷親情;而朋友之間借錢,一定要連本帶利一起償還,這是規矩。

「利息」也隨著歷史的潮流,不知不覺地編織在親人之間的糾紛裡。

疫情 退休 獨居老人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赫克託耳海豚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