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潘斯訪台稱「盟邦」學者:客套話 國務院網站沒這麼說

人沒到華府已變天…川普強勢回歸 多數民眾支持政策改變

縫洋娃娃致富的男人

一九八三年的聖誕購物旺季,標榜每個嬰兒娃娃都有「領養證書」和「出生紙」的捲心菜圃娃娃(Cabbage Patch Kids),在美國各大百貨公司以及玩具反斗城裡賣翻了天。該年底有近三百萬個娃娃「被領養」,且供不應求。媒體爭相報導,捲心菜圃娃娃「一戰成名」,成為史上新推出玩具銷售紀錄最高的一款娃娃。

憨憨的設計,特徵是嬰兒肥、小塌鼻、抿嘴、毛線頭髮,以及臉上多有落在不同位置的酒窩或梨窩。那所謂「每個娃娃都不同」,其實是在量產之下,以多種不同部件變換組裝,加上多款衣服鞋帽與道具的交叉配對,再經各自擁有名字及出生年月日證書而產生的「獨一無二」。

我正好就在同年隨家人來美,落腳舊金山生活不到半年,見識到了驚人的買氣盛況,主流雜誌與電視新聞對這模樣憨肥的玩具娃娃眷顧有加。以我一個東方人的審美觀和直覺,不能說它不夠可愛或毫不吸引人,但實在看不出瘋搶的必要性在哪裡?美國人的品味,太讓我這新移民摸不著頭緒。

我也是到了上大學攻讀廣告之後,才了解到了創始人什維爾·羅伯茨(Xavier Roberts)之所以成功的條件及其秘訣。

一九七六年,二十一歲的羅伯茨還是個藝術系在校生,將一八○○年代德國織物雕塑的「針模成型」技術重新演繹,結合了他母親傳授的絎縫技巧(常見於縫製棉襖或棉被),運用在布娃娃的製作上,創作出第一尊「軟雕塑」。

這就是捲心菜圃娃娃的前身。最早全以手工出產,形象為嬰兒,在露天藝術展覽或工藝秀上作為工藝品販售。販賣手法也很特別,是給付四十美元「領養費」的方式,讓買家「收養」。

都說藝術家會把自己的創作當成是「親生孩子」來看待,羅伯茨套用了如是概念,在每個手工娃娃身上簽名,硬是將工藝品賦予「藝術作品」的特質。住在美東喬治亞州的他,至此帶著作品到處征戰工藝展覽秀場,一九七八年在佛州的奧西奧拉藝術展中,以一尊男嬰娃娃「德克斯特」(Dexter)勇奪首獎。

至此,羅伯茨組織了五位學校的朋友,成立公司專賣他的構思。他為那些可愛而具療癒色彩的嬰兒娃娃開了一家「嬰兒樂園綜合醫院」,模擬出生娃娃在醫院等待領養的情境,打扮成護士的員工,引導來選購娃娃的大人和孩子們煞有介事地走一趟「領養過程」,這種銷售方式大受歡迎。

他還和地方工藝匠人聯手,在特定時段開放製作娃娃的過程供參觀和採訪,硬是把一間玩具店的格局經營成了免費入場的嬰兒娃娃主題樂園。五年之後,他的娃娃不但有了價格較實惠的量產版,並成為全美炙手可熱的聖誕禮物。

獨具慧眼的羅伯茨,把一般人多認為只是玩具的布娃娃,以獨創藝術品的概念來販售,因此,藝術品無論是「出賣」還是「轉手」,皆符合了「收養」意涵,更讓洋娃娃有機會在原物主無意再保留的情況下,藉由這道名為收養的出讓手續而「永續」,使其不同於一般量產玩具的命運--幾番轉贈玩舊後很快被視作垃圾,終遭棄置掩埋一途。

二○○○年,捲心菜圃娃娃上了美國郵票(見圖),二○二三年入選國際玩具名人堂。

在二○二四年完成本文的今天,捲心菜圃娃娃已迎來四十六歲生日,不僅作為「美國製造」的傳奇,亦顛覆了一般人普遍認為「藝術家只管創作而不善經營管理業務」的形象。捲心菜圃娃娃現在的領養費用,有低至十幾美元起的量產版娃娃,也有高至四百美元的訂製款。而最早期的設計,其領養費據知有翻上一百倍的紀錄,已具有知名藝術作品或骨董買賣所常見的、按稀罕程度或特殊意義增值的特性。

男孩子小時候愛玩洋娃娃,往往在保守人士眼裡,會為他捏把冷汗甚至擔憂不已;成年男子迷上縫製洋娃娃並以此致富,透過如是成功而又勵志的案例,應該可以扭轉很多人的刻板印象與偏見。

佛州 喬治亞州 舊金山

上一則

好奇古瓶裡裝什麼… 男童打破博物館3500年古物 還獲邀二度參觀

下一則

莫札特少年時期弦樂三重奏作品 在德國重見天日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