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廠吹灰
我們家住在天津十五經路鐵道邊,離第一發電廠很近。發電廠用的煤全是火車運來,滿載的火車一過,門窗的玻璃、櫥櫃的碗筷一起嘩啦嘩啦地響。白天我們在鐵道邊玩,一來火車,六緯路兩側的汽車堵得老遠。
發電廠高大的廠房上,一排七個冒著白煙的大煙囪。父親跟我們說過,發電廠的原址,曾是乾隆皇帝的柳墅行宮,後來改建成天津北洋武備學堂,一九○○年被八國聯軍焚毀。發電廠是一九三七年日本和天津合建的,用的煤是從唐山運來的。我們守著發電廠住著,照樣經常停電,父親笑著說,發出的電不只天津用,還要輸送北京和唐山的廣大地區。我這才明白不分晝夜運煤的原因,才知道那七個大煙囪的厲害!
只見火車往裡運煤,從沒見過往外運爐灰。六九年,我上小學,有一次參加學軍拉練,路過一片藍灰色的荒野,像無邊無際的沙漠。許老師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灰坑」,原本是稻田,被發電廠吹出的爐灰掩埋了。路邊上也滿是那種爐灰,比細沙子還細。
同學們都問爐灰是怎麼吹過來的?許老師說是透過地下專用管道。發電廠和十四經路交口,有一段地面蓋著水泥板,長年累月冒著熱氣,那下面就是吹爐灰的管道,我見過。許老師說這裡建起了矽酸鹽製品廠,專門用爐灰製作建築材料。
我突然想起,我們院對過王大爺家翻蓋新房,用的就是一種藍灰色的長方型大塊,一塊有一尺寬,兩尺長,能頂二十多塊磚,人們都叫它「砌塊」,需要小塊時可鋸開。用它蓋房子,牆體厚,冬暖夏涼,省錢省事。
七○年代初,還吹出一種積灰,聽說是發電機組運行中,鍋爐受熱時產生的積灰,必須及時清除。這種灰直接從大煙囪裡吹出來:灰色的煙塵彌漫在空中,黑色的粉塵顆粒灑在院子的各個角落,一天好幾次。人們在院子裡擀麵烙餅,都先抬頭看看天,洗好的衣服掛在當院也看看天,不定什麼時候灰就下來了。
有一次,母親把全家枕頭裡的蕎麥皮淘洗乾淨,本來放院子裡都已經晾乾了,吹灰時忘了收,只好重洗一遍。那一晚,我們除了枕著衣服,就是枕著書包睡的。
一九八五年,發電廠建起一座近一百九十五米高的鋼筋水泥大煙囪,但煙塵一點兒也沒減少,只是飄遠了,分散了 。後來才知道,煤炭燃燒後產生的有害物質主要是二氧化硫,常年吸入這種灰塵和有害氣體,對人呼吸道的危害是極大的。九○年代中期,我家對過大雜院住著六家,有癌症病人的就三家。
九七年,市政府啟動藍天行動,煤改氣、改油,發電廠開始供熱。煙塵徹底不見了,鐵路完全廢棄了,那個灰坑的大部分也早已建成住宅新區,還有一部分建成河東公園,有山水花石、長廊廣場、兒童遊樂場和老年人活動區。二○一四年,發電廠開始拆除,建成商貿、文化、健身的綜合安居社區,留下部分老廠房,改做天津發電工業博物館。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