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册店和錄像廳(下)
八○年代初期的另一個變化,就是開設錄像廳,起初都是用黑白電視機播放,後來才有彩電。那時在石碼只有鬧區打石街一家騎樓住戶有一台彩電,在他們的大廳播放,可以容納二十幾個人,生意很好。我就是在那裡第一次看到球星馬拉度納和央視主持人趙忠祥的畫面。
一九八一年,我母親探親海外回國,帶回一部二十寸的日立彩電,在街坊鄰里很轟動。有位朋友得知後,就要租我們的彩電播放,每天租金五元。
他的錄像廳也是開在他家騎樓樓下的大廳,放置兩台二十寸彩電。不知什麼原因,我們家的這部彩電很清晰,另外一部就模糊多了,觀眾都很喜歡看我家的彩電。後來可能是他們有了新的彩電,把我家的彩電歸還給了我們。
這是很遙遠的故事了,很多細節想不起來。騎樓裡的古册店和錄像廳是時代的寵物,既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店主也收穫了不錯的經濟效益。但是在八○年代初期,只有那些敢於打破常規的人,才敢帶頭走出一步,那是需要聰明的大腦和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的。
從古册到港台明星刊物,從帶有黃色色彩的地攤刊物,再到雪米莉的香港言情小說,它們與錄像廳一起,構成了八○年代石碼騎樓街文化的一道景觀。
當然,這其中難免也有文化的糟粕,但其正面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八○年代的石碼人閱讀熱潮前所未有,成人中校、高校、高考補習班、各種文化講座、書畫展覽等等,如洶湧的潮流令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古册店幫助讀者獲取書籍,錄像廳的節目也更加豐富多彩。
許多學者認為,八○年代是中國大陸文藝復興的年代,文藝復興時代的特點就是思想解放,人性的解放,很多禁錮被衝破,人們回歸正常的生活,經濟建設上去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傳統的道德觀念也被打破了,如離婚多了,出軌多了,而且被人性化了。正如一位作家說的:八○年是一個容錯率特別高的年代,是一個海棠二度開花的年代,是一個戀愛錯亂的年代,這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在石碼騎樓街道出現的古册店的變化和錄像廳的出現,就是這個文藝復興年代潮流的幾朵浪花,有昂揚向上的,也有頹廢墮落的,它豐富著人們的文化生活,也在考驗著人們如何面對人性的美與醜,更在讓人們思考著人類社會如何面對善與惡。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