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賀錦麗接受選民提問 強調執政非拜登政府延續

科幻小說「三體」推手姚海軍落馬 科幻迷震驚

父親和集郵

作者父親收集的部分郵票。
作者父親收集的部分郵票。

我在讀大學的時候,父親就開始收集郵票。那個年代沒有電視,遑論電腦和網路,我家連電話都沒有,晚上就只有聽收音機和閱讀台南當地的「中華日報」,收集郵票便是父親晚上主要消遣。

他從中華日報集郵專欄中學習郵票知識,收集資料,偶爾我也會在台北收集舊郵票寄給他。他的收藏極為多樣豐富珍貴,我很驚奇他的收集裡竟有民國前滿清朝代的郵票;信不信,他還有面值一百萬元的郵票呢!

每年寒暑假我回到台南家中,閒時跟父親學習集郵的知識,我幫他收集資料,並為他複雜的英文資料翻譯成中文。

收集分類和保存舊郵票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收集到的舊郵票(交換得來的或是自集郵商買來的),多半是貼在信封上的。父親先將它們浸入溫水中一段時間,好使郵票背後的膠水鬆解;然後用夾子小心地將郵票從信封紙上撕下來,避免損害郵票四周的郵票齒,如有斷落,該郵票的價值便大大減低。洗過後的郵票須使其陰乾,然後用放大鏡細察郵票有無受損;郵票上如有重要信息,就得記錄下來,經過分類後放進各式各樣的集郵簿。

台灣是集郵者的聖地,無論大小節日,台灣郵政總局都會發行節日郵票。另外還有專題郵票,花卉、樹木、故宮博物院的各式各樣的收藏,都可放在郵票上,真是多姿多彩,美不勝收。

父親又告訴我,每次新郵問世,各地的郵局便競相出售首日封。郵局在空白的信封上加貼新郵,蓋上當日的郵戳,當場售予集郵迷。這種首日封郵迷是不願錯過的,父親或我都會在首日封的當天,早早去郵局排隊購買。這是郵局和郵迷兩相情願皆大歡喜。

父親也曾給我講述中央政府在丟掉大陸前的最後兩三年,有關貨幣和郵票的事。

由於連年戰亂,經濟崩潰,金融制度大亂,導致駭人的通貨膨脹。國家貨幣由法幣改成金圓券,再改成銀圓券,最後關金券,袁大頭和黃金也都流行於市。通貨膨脹的程度可與一九三○年代德國貨幣貶值的程度相比。市場物品價格一日數改,一袋子的銀元劵買不到一斗米,到後來是無價無市。

這些現象當然也反映在郵票的發行上。父親告訴我,原先國內郵件,包括台灣在內,平信郵資只需五分一角,慢慢的漲到一元、二元、十元、百元、千元、萬元,甚至漲到百萬元才能寄封平信。後來也有金圓券的郵票,但沒有維持多久,銀元券的郵票則沒有見到。

有一段時間郵政局來不及印製或不願印製新面額的郵票,就在未售出的郵票蓋上郵印「改作十元」、「改作一百元」、「改作一百萬元」,可見當時國內經濟崩潰的情況。為了避免禍及台灣,於是有了限用於台灣省的郵票。

父親在講到大陸貨幣貶值災難時,將他在大陸歷年儲蓄存款簿給我看,為了子女日後的教育存款都變成廢紙,不值分文,只有嘆息。

我一九五七年離開台灣去了星洲,在那裡停了四年,用我從父親那裡學到的集郵知識,在星洲替父親收集了許多外國郵票。星洲是個國際城市,我收集的郵票包括許多歐洲和東南亞的國家,父親為此極為高興,增加許多單國專輯,夠他忙的了。

以後來到美國,依舊為父親收集南北美洲的郵票,美國如有新發行的郵票,我都買了寄給他,只是不能為他詳細解釋新郵的背景故事了。後來父母來美探親,我也曾陪他去郵局買新郵的首日封,那些都是往事了。我要禀告先父在天之靈,我仍舊守藏著所有您收集的郵票。

貨幣 郵政 通貨膨脹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華裔律師鐘宜珍首部小說「山東的女兒」改編家族史 獲紐時推薦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