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2016年川蔡通上話 CNN分析為何賴清德低調賀川普當選

素人打破113年紀錄當選金山市長 羅偉矢言打擊犯罪

悲歡離合總無奈

去年十一月,突然接到外子三姊夫去世的惡耗,我和外子一陣愕然。悲痛致哀後,也慶幸去年三月疫情緩和時,我們曾回台探親,見過他一面。

生於台北長於台北的我,和老家在高雄的外子相識於大學,兩人婚後汲汲營營於台北的工作,一南一北的長距離和當年台灣南北交通的不便捷,讓我與高雄婆家親戚間的互動,遠不如跟住在咫尺之遙的中壢三姊家來往密切。

三姊夫是軍職轉文職的公務人員,與我幼時家境相似,讓我感覺格外親切易於融入,加上三姊精於廚藝,三姊夫為人敦厚富幽默感,外子乃經常帶我到中壢三姊家蹭喝蹭吃,大快朵頤。我們夫妻倆與三姊夫恰好又有共同嗜好,我們倆都喜愛古典音樂,三姊夫則善長詠唱西洋歌劇的男高音曲,他曾經參加台灣當年相當熱門的電視台節目《五燈獎歌唱擂台》比賽,以男高音歌劇曲感動群眾而榮獲五燈獎殊榮。我們見面時聊起音樂自然是欲罷不能。

去年三月回台,我才得知三姊夫已近九十歲,並有了輕度老人癡呆症。以前,他一跟我見面,就會主動問候我妹夫,因為他與妹夫曾有過工作上的交集,兩人惺惺相惜。這次見面,我故意提起妹夫的名字,他完全不記得,只靦腆地回笑:「好熟悉的名字啊!不記得了。」外甥媳婦貼心地放上我攜來送給姊夫的歌劇音樂碟片,姊夫一聽到音樂,眼睛頓時閃亮發光,跟著樂曲輕輕哼唱,還興致勃勃地講述他以前歌唱比賽得獎的小故事。當時,我見他除了記憶退化外,笑容依舊滿面,舉止祥和親切,一切看似正常,只是行動明顯老化遲緩許多。不料,回美才不過幾個月,竟驚聞他駕鶴西歸,讓我噓唏不已。

此番感慨更延伸到我對自家手足間的傷感。我家大哥比三姊夫年輕甚多,但他兩年前得了小中風不自知,腦部受損後漸轉成老人癡呆。以前回台,我與他聊天,原本歷史地理無所不知、侃侃而談顧盼自如的他,如今卻是思緒雜亂、步履蹣跚、駝背慢行的老態龍鍾。以前屢次回台,看著年輕孩子們年年不一樣,大人們卻無啥改變,我心中還存著僥倖的幻覺,台灣還是當年離開時的台灣,有著永遠不老的手足親情。以前回台時,都是大哥開車來接機,我在美國只要登上飛機,心情頓時輕鬆無比,因為凡事太平洋彼岸都有親人為我打理,我只需在飛機上盡情睡,睡完吃,吃完看電視,長途飛行反成了一項享受。去年三月回台時,不再有如此優哉游哉的心情,事事得自己打理。更讓人沮喪的是,同輩親人忽然老態凸顯,老的老,走的走,故鄉不再是讓人喜悅期盼歸去的地方了。

以前回台,大哥都會刻意安排一天,領著我和外子到人來人往的傳統市場穿梭,介紹我們品嘗他認為是兒時記憶中的切仔麵和白切肉。幼時家門前的巷子口有家麵攤,攤主是位駝背男,他煮的切仔麵和麵上點綴的白切肉格外讓人垂涎,一直是我們兄妹童年記憶的美事,這段記憶也只有我們兄妹之間能心領神會。如今,不過三年不見,大哥竟變得碎步慢行,走不到五分鐘,就要停下來喘氣休息,已無當年的興奮神勇,更遑論在市場內摩肩擦踵擠行了。

每年清明節兄弟姊妹都會聚集一堂到供奉父母骨灰罈的臨濟寺祭拜,年年獨缺我這流浪海外的遊子,因此我回台第一等大事,就是到臨濟寺向父母報平安。寺廟位於半山腰,親人們一起散步爬山閒聊,原本是健身又和樂的美事,現今大哥體力大不如前,看著大嫂和侄兒攙扶著大哥陪我上山祭拜,大哥腳步顫抖、氣喘如牛,讓我感傷不已。

大哥痴呆後,人愈來愈懶散。十年前,他會整理讀過的按摩健身書籍,與我分享心得。姪女來美與我同住時,還告訴我她老爸每天早上自己不停地按摩全身,也不知有效無效。我聽後哈哈大笑。如今,侄兒卻日日抱怨老爸不運動,勸其一起外出散步,也是一曝十寒,興趣缺缺。全家老小都擔憂老人的身體,勤勸不止,甚至不惜動員大哥最疼愛的七歲小孫女頻打電話撒嬌勸說,仍無多大效果。

醫生要大哥戒菸,還特別開藥助其戒斷菸癮,結果他卻愈抽愈凶,根本無意嘗試戒掉。全家大小從嫂子到孫女,無不關心其健康,老人卻固執已見,完全置自己身體健康於不顧,我行我素,讓人痛心。

二哥手足情深,自告奮勇每晚去大哥家,邀其外出散步。大哥看在兄弟情分上,不好耍脾氣,乖乖跟著老弟出外散步。不料沒幾個禮拜,兩人就發生口語衝突,氣得二哥轉身離去。侄兒孝順,接手陪老父散步,也是同樣結局,散步運動便無疾而終。我和妹妹看得心急如焚,卻愛莫能助。妹妹遠在南部鄉下,鞭長莫及;我則隔岸觀火,只能線上勸說,難有成效。

記得我兩個女兒幼年時吵架,委屈一方跑來跟我告狀哭訴,為母的我有時難斷是非,就用大道理勸架:「妳們姊妹倆以後是唯一能互相分享童年到老年記憶的伙伴,要好好珍惜。因為父母雖然從小照顧妳們,卻會在中途撒手離去;夫婿和子女是妳們後半輩子生活中的主角,但對妳們曾經的童年和成長的人生一無所知;唯有一起生活成長的手足,能共享從小到老的酸甜苦辣記憶。」當時女兒們聽得似懂非懂,無啥反應,反倒是漸入古稀之年的我,對這記憶猶新的勸言,深有感觸。

蘇東坡當年懷念自己兄弟,抬頭望明月,長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疫情後我回台探親,看到故鄉依舊,人事卻非,對東坡詩中難言的無助與無奈,感同身受。看到原本生龍活虎的親人們在短短三年裡突然枯萎凋零,我忍不住要問,到底是時間催人老?還是疫情減人壽命?(寄自加州

疫情 歌劇 加州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華裔律師鐘宜珍首部小說「山東的女兒」改編家族史 獲紐時推薦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