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外傷護理 挫傷最易凸疤 萬金油無殺菌效果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有機會發生「外傷」,急性外傷的傷口種類繁雜,最常見割傷、挫傷、燙傷等三大類。醫師表示,受傷後,傷口大小決定未來留疤的機率。若傷口愈早介入照顧,可降低發炎的時間,疤痕的面積有機會變小。
坊間對於照顧傷口有多種偏方,如拿萬金油刺激傷口或在傷口上貼狗皮膏藥,台灣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王芳穎指出,如此很容易使傷口增生組織,養出「凸疤」機率高。
急性外傷傷口有割傷、挫傷(即擦傷)、燒燙傷、刺傷、手術傷口等。王芳穎說,一般民眾最常發生的外傷傷勢,以割傷、挫傷、燙傷為主,其餘在一般人的生活中相對少遇到,以這三類的傷口照顧來說,都可以用同一種的照顧護理方式。
傷口照顧的步驟,最重要的是使用含抗生素藥膏,降低傷口感染的機率。不過,一些民眾對於傷口的照顧,常認為要積極殺菌消毒,對傷口恢復較好,如果傷口濕濕爛爛,反而認為是惡化的表現。王芳穎說,組織再生過程中需要足夠水分,濕潤的環境可幫助上皮細胞生長,恢復速度比處於乾燥環境中快一倍以上,因此會降低傷口發炎時間,縮小疤痕面積。
●薄荷刺激傷口 加劇發炎
不少民眾會拿萬金油、雙氧水等處理傷口,認為唯有藥品與傷口產生「高度刺激反應」,才是藥品正在殺菌的表現。但王芳穎強調,萬金油絕對沒有殺菌的效果,薄荷反而會刺激傷口,加劇發炎反應,唯獨萬金油的「油」,具有保濕作用,其餘都會造成反效果;雙氧水雖有殺菌效果,但會讓組織的蛋白質變性,增加發炎反應,傷口反而不易恢復。
●處理傷口 抗生素藥膏最佳
處理傷口最建議的方式,是使用含抗生素藥膏塗抹在傷口上。不過,部分民眾對於含抗生素藥膏,會出現過敏性皮膚炎的反應。王芳穎說,若已出現過敏性皮膚炎的反應,可改用凡士林塗抹在傷口上,讓尚未長出新皮的組織,處於濕潤的狀態。
傷口的深度決定疤痕的大小,王芳穎指出,只要有傷口,就一定會有疤痕,但是經由照顧,可以讓疤痕變得相對小,卻沒辦法恢復到「完全沒傷口」時的皮膚狀態。
王芳穎說,傷口愈深照顧時間愈長,傷口也比較容易持續發炎,出現組織增生的機率,挫傷是常見傷口中最容易養出「凸疤」的傷勢。若自認處理傷口的能力不足,應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
●除疤針 可抑制組織增生
如果不小心已經養出凸疤,王芳穎建議,可以使用「除疤針」,讓凸疤可以變得平坦一點,因為除疤針的成分為類固醇,可讓疤痕的纖維組織溶解變軟,抑制纖維組織增生。
此外,台灣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柳朋馳指出,傷口若為「大、深、髒」3種狀況,都不適合使用俗稱「液體OK繃」的液體絆創膏,傷口太深需要完整消毒,並且可能傷到神經、血管得評估縫合,若傷口太大未固定好則容易留疤。
●液體OK繃 蠶豆症不適用
台灣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表示,俗稱「液體OK繃」的液體絆創膏,是由液體、半液狀或液體粉末混合物組成,主要有3大成分,先藉由「苯甲醇」、「樟腦」於皮膚傷口表面微消毒,後續「硝酸纖維素」快速乾燥後,形成一層透明保護薄膜,進而免於水分或細菌的侵入及刺激。由於液體OK繃含「樟腦」成分,會對蠶豆症患者造成「溶血反應」,因此應避免使用。
●傷口護理步驟
第一步:使用生理食鹽水清理傷口。
第二步:去除傷口中的物質如碎石等,讓傷口乾淨;若燙傷起水泡,可用消毒過的針排除水泡中的組織液,其餘都暫時不戳破,而戳破後的水泡,別將表皮撕開應保留,讓傷口保持濕潤。
第三步:塗抹含抗生素的藥膏,讓傷口濕潤,並用紗布蓋上傷口。
●降低傷口疤痕方法
1.降低傷口發炎的時間,身體出現傷口時,盡速依照步驟處理傷口,或直接到醫院就醫,都能有效降低發炎反應。
2.當傷口的新皮已經完全長出來後,可使用除疤凝膠或除疤膠帶,幫助傷口組織更加緊密,不會因為動作受到拉扯,傷口再次裂開又出現發炎反應。
3.如果傷口太深、太大,可透過手術縫合讓傷口縮小,後續照顧也是使用抗生素藥膏,等待組織重新生長穩定後,使用除疤凝膠或膠帶等,幫助傷口更為緊密,達到縮小效果。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