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北加奧克蘭木材倉庫大火 現場濃煙猛竄 居民被示警「緊閉門窗」

好萊塢健壯男星在洛杉磯當街遭槍擊身亡 兇嫌只為搶汽車零件

攝護腺癌、胰臟癌、卵巢癌死亡率漸增 早期多無症狀

2022年十大癌症死因。(衛福部提供)
2022年十大癌症死因。(衛福部提供)

癌症死亡時鐘加速,而攝護腺癌、胰臟癌、卵巢癌三種癌症在台灣十大死亡癌症排名亦漸漸往前,成為不可忽視的隱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表示,這三種癌症雖然致病因素不同,但是發病早期幾乎無症狀,若無定期健檢發現時多是晚期,導致死亡率大增。

衛福部日前公布2022年十大死因,癌症持續蟬聯41年冠軍,去年奪走逾5萬條生命,占所有死亡人數四分之一。而十大癌症死亡率排行依序為,(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2)肝和肝內膽管癌(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4)女性乳癌(5)前列腺(攝護腺)癌(6)口腔癌(7)胰臟癌(8)胃癌(9)食道癌(10)卵巢癌。

沈彥君分析,肺癌、肝癌已經蟬聯多年,但攝護腺癌、胰臟癌及卵巢癌長期來死亡率漸漸增加、排名有漸漸往前趨勢。攝護腺癌的死亡率從2012年的10%,變成2022年的15.9%;胰臟癌從十年的7.1%攀升到11.9%;卵巢癌亦從十年前的4.9%變成6.5%。

沈彥君表示,攝護腺癌常見致病成因包括荷爾蒙、高脂飲食和家族遺傳等,為男性專屬癌症、好發於60~80歲。早期發現不易,容易被當作良性攝護腺肥大而輕忽,等到轉移至骨骼引發下背痛,或是無法舒緩莫名長期疼痛才開始就醫檢查。

沈彥君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可安排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血液檢測;若數值異常上升再用攝護腺磁振造影檢查(MRI)評估是否有腫瘤,或至泌尿科就診安排切片檢查。

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同樣好發在60歲以上族群,風險因素包括吸菸、飲酒、肥胖、第二型糖尿病、慢性胰臟炎、胰臟癌家族史和特定基因疾病等。沈彥君說胰臟癌等到有明顯症狀(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部不適)多已是中晚期,癌細胞往往已侵犯到鄰近組織或已轉移,而這狀也容易被誤認為腸胃問題,拖延治療時機。

她也說,若只靠腹部超音波難以偵測胰臟是否有病變,以零輻射磁振造影(MRI)進一步檢查,才能一窺胰臟的全貌。

卵巢癌則是好發在更年期後女性,沈彥君表示,隨著晚婚、晚生子的人或不生育的趨勢增多,都有可能增加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早期的卵巢癌大多沒有症狀,即便有症狀如腹脹、脹氣、噁心、易飽足感、打嗝、頻尿、下腹部疼痛或小腹突然變大等,常讓人誤以為是腸胃或泌尿道相關疾病。

沈彥君建議超過4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應定期安排婦科檢查與骨盆腔檢查,高危險族群可提早至30歲每半年至一年安排定期檢查。目前針對卵巢檢查常見的方法包括:骨盆腔超音波和腫瘤標記CA125檢驗,也可再加上零輻射磁振造影(MRI)檢查。

此外,沈彥君表示,十大死亡癌症肺癌中最常見的肺腺癌生長速度較慢,只要早期發現存活率其實很高;第一期就被發現5年存活率能到達90%以上,但第4期才被發現,5年存活率僅剩10%。而肺部檢查若只用胸腔X光,敏感度不夠高、盲點多,很難早期發現,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是唯一具國際實證能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

沈彥君建議除了國健署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重度吸菸史者、具肺癌家族史50-74歲男性及45-74歲女性)2年1次LDCT外,像是長期處於二手菸者、長期接觸化學物質(石棉、鈾、銘、鎳等)或是油煙的者都屬肺癌高危險族群,也可以主動安排檢查。

癌症 腫瘤 檢測

上一則

孕婦吃芒果寶寶皮膚會變差? 營養師這麼解讀

下一則

甜味劑阿斯巴甜恐致癌 醫師:代糖不宜完全取代糖分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