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害美國人吃太多鈉、糖和飽和脂肪的禍首…竟然是它

美記者獲准參訪台積電 讚半導體技術達神境界

老是「心動」莫輕忽 恐是心律不整

部分心房顫動患者因症狀不明顯被忽略,長久下來可能造成心臟衰竭。 (Getty Images)
部分心房顫動患者因症狀不明顯被忽略,長久下來可能造成心臟衰竭。 (Getty Images)

看到心儀的人心跳加速,這種「小鹿亂撞」的戀愛感覺,若太頻繁及不規則的出現,恐怕就不是心動而是心律不整,其中又以心房顫動最為常見。

台灣約有35萬人有心房顫動,其中約兩成因症狀不明顯而被忽略,長久下來不僅可能造成心臟衰竭,中風風險更是一般人五倍,死亡風險則為兩倍。究竟要怎麼發現是否有心房顫動呢?台北榮總心律不整治療暨研究中心主任羅力瑋表示,出現不規則心跳可能是心房顫動最初的症狀。

不規則的心跳,有些人在喝咖啡或飲酒時最明顯,天氣變化或睡眠不足時也容易出現,但並非所有人都會因此感到不適;有些人會因為喘及胸悶就診,也有部分症狀不明顯的患者,得經由健檢或常規的心電圖檢查才發現,卻早已成了慢性心房顫動患者。

羅力瑋表示,過去曾遇到一名症狀不明顯的心房顫動患者,以為自己心跳很正常,直到接受電燒療法治療後才跟醫師說,「原來這才是正常心跳」,原來患者一直把不規則心跳當成是正常狀況。

細胞老化 不正常放電

心房顫動是心房細胞老化造成不正常放電,在左心房與肺靜脈交接處有四個放電點,在治療上用高溫的能量來燒灼放電處,就是電燒療法。

台北榮總團隊電燒療法在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帶領下,累計5000例病例,經驗豐富,並和國際交流電燒治療上的最新科技與治療方式。

羅力瑋解釋,早年國際一直認為左心房與肺靜脈交接處只有四個放電點,但陳適安認為,東方人還有非肺靜脈的不正常放電病灶;後來證實,台灣人約有四成患者還有其他的放電點,因此,十餘年前在電燒時,就會在手術當中再尋找其他放電區域,不僅使電燒治療更進一步,更被國際稱為「台北方法」。

近年電燒手術的輔助系統持續升級,使成功率再提高一成。羅力瑋指出,傳統電燒在將電燒導管放入心臟異常放電病灶燒灼時,會搭配X光照射及3D定位系統,現在則將心臟內超音波探頭搭配電燒導管進到心房病灶處,再搭配3D定位系統及高密度診斷導管,使醫師更快精準執行電燒,也能減少X光輻射,成功率高達八到九成,更降低民眾對輻射的擔憂。

透過穿戴裝置若發現心跳不規律或異常,應提高警覺盡早就診。(圖/北榮提供)
透過穿戴裝置若發現心跳不規律或異常,應提高警覺盡早就診。(圖/北榮提供)

穿戴裝置 可監控心跳

羅力瑋表示,心房顫動平均發病年齡為70歲,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80歲長者約達兩成。近期醫療科技進步,有愈來愈多的穿戴裝置推出,若是發現心跳不規律或出現異常,應提高警覺盡早就診,在疾病更嚴重前及早燒除後患,讓自己有個品質良好的老年生活。

中風 咖啡 高溫

下一則

追蹤10年…基因療法奏效 2血癌患者痊癒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