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直擊台積電熊本廠員工餐廳 這道特製蓋飯最受歡迎

澳政府要出手 施壓Meta和Google等科技巨擘為澳洲新聞付費

瘂弦身兼詩人編輯 提攜小野、林懷民…貢獻不亞於寫詩

瘂弦(中)與張默(左)、洛夫(右)被譽為「詩壇鐵三角」。圖為2014年三人一同出席創世紀詩社60周年慶大會。(本報資料照片)
瘂弦(中)與張默(左)、洛夫(右)被譽為「詩壇鐵三角」。圖為2014年三人一同出席創世紀詩社60周年慶大會。(本報資料照片)

92歲辭世的瘂弦,一生精采跌宕,曾歷經戰爭離亂,來台後身兼詩人、編輯與評論家,創辦詩刊與出版社,是台灣現代文壇重要的奠基者。但他在90歲時受訪回首一生,卻認為「我就是一個沒有完成的人」。

然而瘂弦鼓勵扶植無數文壇新秀,創辦的「創世紀」詩刊已邁向70周年,持續往瘂弦許願的「世界最長壽詩刊」邁進。瘂弦批判自己的「未完成」,其實是為他人創造了許多「完成」。

瘂弦17歲那年跟著學校南遷流亡、參軍來台。1953年參加詩人覃子豪擔任班主任的中華文藝函授學校詩歌班,正式提筆接下現代詩的火種。他在軍中想家時,會躲起來拉二胡,認為二胡「啞啞的聲音」可以表達思鄉的心情,便以「瘂弦」為筆名。

瘂弦21歲提筆寫詩,不到30歲詩藝便達顛峰,卻在40歲前停筆。「瘂弦停筆」一直是台灣詩壇的世紀之謎,他自己也說不出原因。但他和記者閒聊時曾透露「有幾首詩鎖在抽屜」,推斷是對詩作要求過高不願輕易示人。

瘂弦對於一生只寫了一本詩集,始終耿耿於懷。曾跟女兒感嘆詩寫得太少,「爸爸一生的文學與人生,都失敗了。」女兒卻回「沒有什麼比失敗的人生更像一首詩。」父女之間的對話就像一首詩。

瘂弦雖然不再寫詩,但他擔任文學編輯多年,提攜鼓勵了許多如今的文壇大家,包括小野、林懷民、席慕蓉等人,對文壇的貢獻不亞於寫詩。

他形容許多文學編輯「只採花、不種花」,但他的原則是「採花又種花」。面對作品不夠成熟的新人,瘂弦不直接退稿,而是寫信告訴作者「你很有希望,已到發表邊緣」。蔣勳高中時寫了一首詩送給瘂弦看,當時他對創作毫無信心,瘂弦卻挑出其中兩句大讚,他從此一路寫下去。

作家吳晟昨憶起2019年,最後一次和瘂弦見面,離別時兩人深知「再見已不容易」,一度情緒潰堤、泣不成聲。吳晟說,若不是瘂弦,他可能不會繼續創作

吳晟提到與瘂弦的相識,是在就讀屏東農專時,當時學校指派自己參加救國團舉辦的文學營,瘂弦在學員報到後,主動向眾人攀談,看到吳晟的名牌,驚喜的說「你是不是那個寫詩的吳晟?」在確認其身分後,有些得意的說,「『文星詩集』是我選的,我特別選你(的詩)比較多,你怎麼沒有繼續寫了?」於是在瘂弦的鼓勵下,吳晟繼續書寫、持續投稿。

瘂弦大事紀(製表/邱瓊玉)
瘂弦大事紀(製表/邱瓊玉)

上一則

瘂弦任聯合報副刊主編21年 創日不落報黃金年代

下一則

挺不挺罷樑 民進黨內陷矛盾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