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衝擊 中山、高雄大學重啟併校談判

國立中山大學與高雄大學合校議題討論已久,因「校名」沒共識擱置多年。近年受少子化衝擊和產業鏈轉型雙重夾擊,兩校今年各自召開校務會議,同意重啟併校談判,合併案再露曙光,至於合併後校名為何,也備受關注。
高教工會則認為,地方型公校在少子化趨勢下,也開始面臨招生壓力,而推動公公併,法源上比公私併容易,確實能夠預見少子化下,公立大學整合會是考量的策略之一。
中山、高大併校,兩校皆有整合意願,中間卻多次卡關,2019年因校名談不攏,決議暫緩;2023年,高雄大學臨時校務會議再度討論合併後校名問題,仍無共識。
高雄大學前天召開第51次校務會議,表決是否同意重啟與國立中山大學合校議題,120名校務代表有66人到場,最後59票贊成、2票反對、5票棄權,通過提案,重啟研議與中山大學合併議題。
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宣示,將秉持著保障教職員工及學生各項權益為優先,籌組合校評估與規畫工作小組,以公開透明的資訊落實教職員生參與機制。
中山大學今年3月底校務會議也做出同樣決議,55名到場校務代表,有53票贊成,2人未表態,同意重啟研議併校。中山大學表示,兩校近期將成立「合校工作委員會」,並舉辦說明會、公聽會與座談會蒐集各方意見。
高雄大學高層透露,近年少子化問題嚴峻,兩校進一步合作是必須的,加上大環境改變,南台灣半導體S廊帶成形,周邊產業園區聚落人才需求量大,行政團隊不排斥與中山大學合作培育人才,對於併校意願都是正向。
中山大學內部也認為,時空背景已不同,雙方對併校議題都會保持最大彈性和空間,關於校名仍需要透過討論,凝聚共識。高雄大學則揭露時間表,若兩校合併推動順利,預計2027年獲教育部核定後,2028年8月完成合併並揭牌。
高教工會副理長翟敬宜表示,中山與高雄大學,兩校均以理工見長,合併後,同類型的科系教師數量會變多,但少子化持續下,屆時招生數有沒有辦法支撐這麼大批的教師、教師義務鐘是否可能不足,都是要考量的問題。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