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川普稱企業投資金額近8兆 黃仁勳:感謝川普強力鼓勵

彭博:美烏簽署自然資源使用權協議

新聞眼╱健保再不改革 重症出國就醫非危言

聽新聞
test
0:00 /0:00
面對健保永續的問題,賴清德總統表示,應該考慮從不同工不同酬的角度,才能解決四大皆空、招不到醫生的問題。(記者邱德祥/攝影)
面對健保永續的問題,賴清德總統表示,應該考慮從不同工不同酬的角度,才能解決四大皆空、招不到醫生的問題。(記者邱德祥/攝影)

健保推動30年,雖達到人人就近就醫的目標,卻也因給付分配長期失衡,使醫療資源嚴重失衡,醫界早在20年前就已喊出健保需要改革,但政府的改革力道卻持續不足,急重難罕科別的醫師持續出走,直到如今人才出走不僅成為常態,護理師荒或是醫師荒,如同月經文重複上演。

賴清德提出健保應實施「不同工、不同酬」給付,雖為時已晚,卻也是正視現實的第一步。然而,僅有口號無法扭轉困境,若改革力道不足,醫療人才出走潮恐難以遏止,未來「重症須出國就醫」的預言,恐怕非危言聳聽。

醫界多年來不斷呼籲給付應按勞分配,牙醫系分數超越醫學系,正反映出年輕人對醫療現場的不信任。當執行10小時以上的高難度手術,健保給付竟與一般診療無異,這種「同酬」邏輯,無異於懲罰真正投入高風險、高強度工作的醫師。

健保署目前針對急重症投入40億元新台幣(約1.3億美元)提升給付,擬將診察費區分一般與複雜,此舉是改革一小步,但若缺乏全面性設計與執行力,恐淪為頭痛醫頭的補救措施。張鴻仁所言「沒有開始調整,就沒有實質幫助」一語中的,唯有政府提出具體時間表與分配原則,才可能真正扭轉醫療崩壞的危機。

下個健保30年,不能只是「撐下去」,而必須是「改變中走下去」。否則,這場遲來的改革,恐再錯過下個世代。

健保 賴清德

上一則

「創意私房」高級會員至少要消費6631萬元 網友促公布黃子佼們

下一則

柯文哲不適 深夜獲准戒護就醫 1個多小時後返北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