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說財經/拜登上台 股市重現「金髮姑娘」局面

拜登(Joe Biden)時代即將在華爾街掀起軒然大波,甚至可能超過川普(Donald Trump)總統在2016年勝選後的漲幅。
自選舉日之後,史坦普500指數已飆升10%,達到歷史新高,幾乎是2016年選舉日同期5.5%反彈的2倍。
自去年11月3日之後,那斯達克指數漲幅達到驚人的15%,主要包括亞馬遜和Zoom等科技股大漲的推升。這幾乎是4年前那指選後5%漲幅的3倍。
這些回報十分可觀,尤其是考慮到川普一再警告,如果美國人不選他,股票將「崩盤」。至少到目前為止,情況並非如此。
即使總統當選人拜登可以提前擁有吹牛的權利,但華爾街的選後行情基本上不完全是關於拜登的勝選。相對上,甚至可能是受到一種鬆了一口氣的驅使,也就是避免了噩夢般的選舉結果,而且也許最重要的是,疫苗有望終結新冠病毒大流行。
投資諮詢公司Yardeni Research總裁亞德尼(Ed Yardeni)說:「當然,選前人們都會擔心可能導致社會和政治動盪。」「但街頭沒有出現騷亂,股市關注憲法制度仍然有效的事實。」
投資人也鬆了一口氣,兩黨都不會在2021年完全執政,不受限地施行新政策。「藍潮」並未出現,共和黨意外地在眾議院增加席次。
除非民主黨1月在喬治亞州贏得2席,否則共和黨將保留參議院控制權。即使民主黨贏得喬治亞州選舉,也幾乎不會擁有多數席位,不過即使是50/50的比率分裂,副總統當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將有決定性的打破僵局投票權。
道富環球投資(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首席投資策略師亞隆(Michael Arone)表示:「所有這些都顯示,極左或極右派的極端政見不會成為法律。這就值得慶祝了。」
例如,民主黨對大幅提高企業或富人稅收幾乎不會採取任何動作。拜登的全面氣候立法很可能遭到共和黨的阻撓。只有基礎建設才有可能突破僵局。
川普在競選活動中常抨擊拜登是「嗑睡喬」,但許多投資人都不介意他擺脫川普時代的混亂和不可預測性。最新的例子出現在去年12月22日晚間,川普威脅要否決兩黨的9000億元紓困方案,連同黨盟友都聞之震驚。
亞隆就選舉結果指出:「對投資人來說,這是兩利相權取其重。」「一方面有更可預測的外交和貿易政策,另一方面國內政策似乎不像原本預期的那麼激進。」
疫苗扮演解救角色
輝瑞和BioNTech於去年11月9日宣布研發中的疫苗對新冠病毒(Covid-19)非常有效後,選後行情便展開了。一周後,Moderna也發布了類似的公告。這兩種疫苗均已獲得FDA的緊急使用授權。
亞隆說,「這讓投資人對隧道盡頭的曙光充滿信心。」
這也就是何以華爾街大幅忽略新冠病例、住院和死亡案例暴增的事實。
並非所有股指都超過2016年選後表現。例如,自大選日之後,道瓊指數只上漲10%,僅略微超過2016年同期9%的漲幅。
當然,如今的經濟世界也與4年前大不相同。
當時,從經濟大衰退中復甦的跡象已經顯現出心絀力竭。投資人認為,這波復甦才剛開始,他們不想錯過行情,尤其是如果上次因而獲利的話。
DataTrek Research聯合創始人柯拉斯(Nicholas Colas)說,「2016年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讓復甦持續下去?」「而現在的問題是:自經濟大衰退之後最嚴重的衰退將帶來什麼樣的復甦?」
與2016年不同的是,Fed不會在短期內急於將接近零的利率拉升。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6月曾表示:「我們甚至完全不考慮升息。」
最近,Fed承諾將繼續推動紓困寬鬆。在去年12月的會議中,Fed承諾將「至少」以相同的速度購買債券,直到經濟復甦出現更多進展。
Fed寬鬆政策的背景本質上迫使投資人投注股票。對投資人而言,這比政治問題重要得多。
柯拉斯說,「是誰坐在白宮楕圓形辦公室對股市言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政策。」
融漲的恐懼
現在更大的問題是這種反彈是否已經失控。
不僅股市大漲,從DoorDash和Airbnb的上市掛牌也證明IPO市場正炙手可熱。投資人正在向被稱為SPAC的空白支票公司投入資金。併購案件層出不窮。
道富銀行的亞隆說:「有些危險訊號正顯示股市有點過熱。」「如果第1季出現5%到10%的修正,也不會讓我感到驚訝。那反而是健康的。」
亞德尼也希望股市降溫,「進行修正將是保持牛市步伐不會造成重大融斷的好方法。」「根據定義和經驗,融漲後會出現融斷。上漲讓人高興,但下跌讓人痛苦。」
換句話說,在疫情當道的如今,華爾街最大的擔憂是事情可能進行得太好。
相比之下,整體經濟仍在努力掙扎,希望華府能提供更多紓困案進行救援。
這再次提醒了2020年美國的K型復甦以及經濟嚴重不公平現象。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