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拜登白宮記協晚宴暗酸川普是「6歲小孩」隻字未提以哈戰爭

舊金山中國遊客人數仍未復甦「這原因」是關鍵

智慧型電視可窺隱私 螢幕大品質好卻更便宜

電視售價雖然變便宜了,但出售顧客資訊變成一種獲利來源。(路透資料照片)
電視售價雖然變便宜了,但出售顧客資訊變成一種獲利來源。(路透資料照片)

1973年3月,電子業者RCA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宣傳新型低價彩色電視機, 15 吋電視機售價約379.95 美元,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相當於現價2694.32美元;如今什麼東西都比過去貴得多,卻可以用100美元不到的價格買到32吋電視機。

通貨膨脹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電視機卻逆向而行。

難道是電視製造和零售商大發慈悲嗎?降價是出於善意嗎?

在商言商,商人不太可能把做生意當成行善。

製程進步 成本降低

電視機跌價的因素很多,市場競爭激烈、生產流程效率提升、促銷優惠奏效都是,在上選公司(Best Buy) 、目標市場(Target)等實體店面以及亞馬遜(Amazon)等零售網站,55吋電視機原價甚至不到250美元。

但更重要的是,電視製造商握有一個新的高利收入來源:出售顧客資訊。

關鍵在於具有上網功能的智慧型電視當道,多數電視製造商都像是數據經紀人,從上網顧客身上收集資訊、從中獲利。

電視機數十年來曾是家裡一項笨重傢具,如今卻是一塊扁平光滑的黑色面板,可掛在牆上,目前市面上有些產品甚至看起來像超大相框。

電視機製作材料不斷改變,製程隨之變化;業界開發出「玻璃母體」(mother glass)是一大突破,讓電視螢幕不斷加大。

市場研究機構Circana 消費技術業顧問加格農(Paul Gagnon) 說,電視製造商已逐漸找到方法在一塊大母玻璃上沖壓多個螢幕,不必一個一個單獨產製螢幕,成本降低。

然而,這樣的設計模式有缺點,電視變得越來越窄、越來越輕,傾倒或破裂的風險隨之增加。

競爭加劇 打價格戰

電視機價格不漲反跌的另一因素是競爭加劇。

近幾年來,新公司以較低價產品跨足美國市場,對傳統電視製造商構成競爭威力。最受歡迎的兩個後起之秀都是中國公司, TCL公司2014年開始在美國銷售電視,海信(Hisense)2015年進駐美國,這兩大企業全球市占率雙雙成長。

TCL電視在全美各大商店處處可見。

加格農說,大約20年前,銷售電視的公司較少,而且擁有自己的製造技術,隨著製程進步,更具競爭力,進而降低產品價格;不過,彼此競爭,獲利率下降。

電視普遍便宜, 但有些電視擁有進階功能,價格昂貴。

高階電視裝配內建音箱和音訊處理、4K 解析度、「移動平滑」(motion smoothing)以及擁有更廣泛的色彩和亮度等級。

OLED電視 最薄最貴

多數電視都採用某種LED技術、使用發光二極管照亮螢幕,不過,OLED電視更勝一籌,具有最高影像品質,零售價高達數千美元,面板的每個像素都自有其光源,得以產生非常準確而一致的顏色,OLED電視主要由韓商金星(LG) 和日商索尼(Sony)等公司製造,往往最薄、最貴。

然而,近十年來電視產業經歷的重大轉變並非來自電視製造業,而是消費習慣,越來越多人消遺不再依賴傳統有線電視套裝服務,轉向串流媒體服務如 Netflix、Max 和 Disney+。

根據市調機構尼爾森(Nielsen)年度行銷報告,2022年,全美人們觀看串流媒體的時間總計已超過1900萬年。

配合串流媒體當道,電視機多半可輕鬆存取網路串流內容,這類可連結上網的現代電視被稱為「智慧型電視」(smart TVs)。

串流媒體 改變運作

正如串流媒體服務擾亂有線電視服務,智慧型電視大行其道也改變電視製造商的運作模式。

電子隱私資訊中心(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消費者隱私倡議者兼法律顧問吉根 (Sara Geoghegan) 說,智慧型電視可搜集大量資訊,人們看電視時,電視也看著人們。

吉根表示,各家電視製造商所收集的資料量通常難以探知,基本上,一旦客戶在智慧型電視上進行設定,觀看習慣、所處位置以及更多個人資料就會被收集和分享,除非電視使用者刻意調整設備的安全設定。

新運作模式改變電視製造商的盤算。

加格農說,電視製造商無論使用自己專有的智慧型電視作業系統、或者與Roku 或Amazon Fire TV 等第三方串流媒體公司合作,在平台上盡可能賣更多產品非常重要,目的是讓更多人看廣告、增加訂閱註冊量,也有助於降低電視價格。

搞了半天,又大又新的平板電視之所以只要區區70美元,主要是內建間諜工具,很多人或許對此感到不舒服。

吉根提醒,將個人資訊「貨幣化」(monetization)、轉換為金錢,是人人該關注的問題。

通貨膨脹 Amazon 紐約時報

上一則

理財Q&A/借錢給親友 言明在先以防後患

下一則

理財Q&A/我應該擁有幾個銀行帳戶?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