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口角紛爭路人遭殃?曼哈頓地鐵尖峰時刻爆砍人 2傷

一洲焦點/川普是否介入以伊、大法官幼年變性宣判

中國將芬太尼危機「工具化」?

聽新聞
test
0:00 /0:00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2023年美國共有超過7.4萬人涉及合成阿片類藥物芬太尼,盡管較2022年略有下降,但芬太尼仍是美國18至44歲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自2025年初以來,美國執法部門已查獲足以致死1.19億人的芬太尼,顯示出該毒品在美國的泛濫程度。

1840年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屈辱篇章。彼時,西方列強通過毒品貿易侵蝕中國社會,導致無數家庭破碎、國家主權受損。如今,中國被指控為芬太尼前體化學品的主要來源之一,這些前體被非法運往墨西哥等國家,加工後流入美國,引發了對中國政府責任的質疑。

盡管中國政府於2019年將所有芬太尼類物質列為管制藥品,但據美國國會報告指出,中國仍通過增值稅退稅等方式,間接補貼芬太尼前體化學品的生產和出口。這些前體,如NPP和ANPP,被墨西哥販毒集團用於非法製造芬太尼,最終流入美國市場。中國政府否認這些指控,強調美國應減少國內需求,但國際社會仍然質疑中國在打擊芬太尼前體出口方面的努力。

中國政府多次強調「零容忍」毒品政策,並將毒品問題視為國家的「錐心之痛」。然而,在芬太尼前體出口問題上,中國卻未能採取有效措施,這與中國在鴉片戰爭中所遭受的苦難形成鮮明對比。

多年來,美中關係經歷了從經濟互依到戰略對抗的劇烈轉變。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政府逐漸將多個領域「武器化」或「談判化」,包括稀土出口、人權議題回應,乃至對外國企業的准入許可。而在芬太尼危機問題上,國際社會越來越擔憂:中國政府是否正在利用對芬太尼前體的監管能力,作為與美國談判的籌碼?

2022年裴洛西議長訪台事件後,中國宣布暫停與美國在包括打擊毒品犯罪在內的多個領域的合作。這種行為被美國方面認為是一種「地緣政治報復」,其犧牲對象是美國國內的公共健康安全。

在美中貿易談判中,中國曾明確將「打擊芬太尼走私合作」列入貿易協議(2019年第一階段協議),以換取美國降低部分關稅。從法律角度看或許符合談判策略,但從倫理和人道立場來看,極其危險。

如果中國繼續在外交談判中「工具化」芬太尼問題,不僅可能加劇國際社會的不信任,還會使其在聯合國等多邊機構中面臨道義與法律的雙重壓力,美國已有議員提議將對相關中國化工企業實施「反毒品戰爭型制裁」,甚至推動將其列入聯合國制裁名單。

歷史不能被遺忘,責任不能被推卸。中國應正視自身在芬太尼危機中的角色,採取切實措施,加強監管,防止前體化學品流入非法渠道。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避免重蹈覆轍。

墨西哥 聯合國 退稅

上一則

川普中東行 重塑美國影響力

下一則

川普中東行後 全球AI版圖開始重整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