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敗俱傷在所不惜 川普恐成美國最大風險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將課徵加拿大和墨西哥25%的關稅、加徵中國大陸10%的關稅,今天(4日)上路,同時,也因川普多次提到台灣偷走美國晶片事業,甚至傳出可能對台灣半導體產品課徵高達100%的關稅,台灣不無可能成為川普下一波加關稅目標。
川普的加關稅策略,現在除用在處理貿易逆差及迫使製造業回流之外,其他他所要達到目的的事,例如要求俄羅斯盡速結束俄烏戰爭,及逼迫中國加強打擊毒品等,他都用上。他上任即發布的行政命令,有些甚至有違法、違憲之虞。他在上屆總統任期內打關稅戰,已和中國打成兩敗俱傷。
其實採保護主義,美國早在1930年已有大敗的經驗,現在川普為急著展現影響力,「幾敗俱傷」都在所不惜,川普可能成為美國最大的風險。
美國總統職位在結構上,包括總統個人及其所領導的官僚組織兩大部分。官僚組織包括國務院白宮幕僚等,此組織依據法定權限及專業,並遵循既定的行為模式執行任務,然而由於不同的總統有不同的個性及行事作風,因此官僚組織於襄助總統時,其作為自然會配合總統呈現出不同的角色形象,川普政府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依川普第一任期的表現觀之,在美國總統的人格特質及領導風格的分類上,分屬於負面一積極型,即喜以強勢手段達到目的, 而且是積極參與、親力親為。美國外交決策的要素,包括總統的個性、行政立法的互動結果,及官僚組織的作為。川普2.0作風更強勢、更重視忠誠度,官僚體系用的高官大部分都是聽話的人,而且本屆國會他是完全執政,在此情況下官僚組織的功能就會弱化了。拜登總統在離任時,曾警告美國將走入寡頭政治,應不無可能。
另外,上述決策模式,也將使官僚組織無法以其專業,對總統意識形態的任性決策,產生檢驗及拉回的功能。
最近川普的團隊曾研究調高關稅的技術,企圖採逐月調升關稅的作法,其目的是要減少衝擊,但會引起其他問題,恐難實施。
另新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最近提出「最適關稅」理論,要對貿易夥伴課徵20%至50%的關稅,主張如對方報復,美國就不予協防,這種不顧盟邦的作法也是不符美國利益的,可見打關稅戰,是很難想出良策不傷自己的。
總之,川普想要使美國再次偉大,外交決策須兼顧美國全球總體戰略、美國多面相的利益,及盟邦的向心力及連結度,且決策模式不宜走向寡頭政治,甚至1人政府。
(本文取自2月4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關務署前署長、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