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川普:願對中國降關稅 前提是同意TikTok賣美國

你報稅了嗎?逾半美國人尚未動手 平均退稅3271元

川普關注後院 拉丁美洲禍福難測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國務卿魯比歐是古巴移民後裔,也是第一位拉丁裔國務卿,就任首次出訪地正是拉美,外界認為這是川普總統關注後院的開始。然而,川普對待拉美的態度是善意或惡劣,才是後續觀察的重點。

魯比歐出訪前特別親筆署名一封「美國外交政策回歸美洲」的公開信,強調美國回歸西半球領導地位,美國優先即是更加關注西半球發展,具體共享利益會取代以往的浮華空話,將調整彼此間密切的關鍵供應鏈關係,創造經濟合作良性循環,增加拉美更多就業與成長機會。信末,他特別提及古巴、尼加拉瓜與委內瑞拉造成區域的混亂;中共使用外交及經濟槓桿,例如利用巴拿馬運河,來反抗美國。

魯比歐全文充滿對友好國家的善意,提醒敵意國家對區域的傷害,令筆者想起門羅主義、巨棒政策及羅斯福推論對拉美的迫害。

1823年,美國門羅總統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被解讀為西半球是美國勢力範圍,歐洲列強不得染指,史稱門羅主義,也成為爾後合理化美國干涉拉美事務的依據。

事實上,門羅主義當時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效用,因為法國與神聖同盟準備出兵南美洲奪回西班牙殖民地,但美國的海軍軍力不足,國內還有聯邦派與歐陸派的爭論,只好先轉移焦點。至1867年,法、英、西三國入侵拉美的重大戰役共有7次,美國無任何干涉舉動。

1901年老羅斯福總統依據門羅主義,言詞溫柔但手持巨棒,對順從美國者給予獎賞,反對者實施武力懲罰,其標準以華府說了算,巴拿馬運河就是在他任內動工建造的,後世稱為巨棒政策。之後,老羅斯福進一步將門羅主義擴大解釋為,美國有權介入歐洲與拉美國家間的紛爭,並配合巨棒政策有理由在西半球行使國際警察權。

2018年川普在聯合國大會演說時稱,門羅主義是美國正式的政策,其西半球政策除了是上述三者的延續之外,再加上狂言妄語、資訊虛實混淆、遇強則緩、遇弱則欺,筆者稱之為「川普推論」。

以巴拿馬運河為例,首先,川普說建造運河犧牲3萬8000名美國人,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官方紀錄是300餘人。其次,運河歸還談判開始於共和黨籍總統尼克森,季辛吉表示如不歸還,美國將永遠失去拉美,因為70年代拉美反美運動風起雲湧,美國節節敗退,故歸還運河表達善意,所以錯怪卡特有失厚道。

再者,原先信誓旦旦指出解放軍正在控制運河區,在無確實證據下,改口戰時和記長江集團會配合北京封鎖運河兩端的港口,刻意忽略包括長榮集團在內還有三座港口可使用。此外,1989年老布希出兵巴國是為維持民主體制、保護運河暢通,獲大多數巴人支持;川普搶運河之說已引發巴人強烈的示威抗議,適得其反。

筆者認為魯比歐拉美訪問,象徵意義大於實質作為,關鍵仍在於川普。但川普就職被問到如何處理拉美關係時,輕蔑地表示美國不需要拉美,是它們需要美國;更遑論對加拿大與墨西哥課徵高關稅,毫無合作誠意可言,十足的巨棒政策;就算魯比歐對拉美有再多的感情,也要聽從川普的命令。川普是否出席多明尼加主辦的美洲高峰會議,是後續觀察重點。

(本文取自2月3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

川普 魯比歐 巴拿馬運河

上一則

DeepSeek加速AI競爭 台灣跟得上?

下一則

技術封鎖 難阻中國AI崛起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