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主義抗中 對環保不宜
「2023全球石化燃料消耗及碳排創新高」以及「麥加朝覲酷暑逾1300人熱死」為世界日報6月24日的兩大標題。在此可探討這兩件事情是否有關聯,有何因果關係。
據世報,2023全球石油消耗量首度超過1億桶,碳排量超過400億噸。全球目前面臨高達華氏3位數字的熱浪,不只是麥加朝聖者遭殃,美國許多地區民眾也對難以忍受的炙熱叫苦連天。
依據氣象及環保專家,使用石化產品的排碳汙染了空氣,造成氣候變遷,導致熱浪、乾旱、洪水、豪雨及野火等現象,有科學根據為不爭的事實。全球氣溫升高導致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在30至40年內全球許多臨海城市將會有被淹沒的危險。川普住在佛羅里達州的棕櫚灘市,每年都遭受海水倒灌,市府需要用巨型抽水機抽水為一例。加州的乾旱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次野火燒掉幾千英畝或是毀掉一個城鎮已非新聞。當然,目前全球遭到的熱浪,也是拜空氣汙染造成氣候變遷之賜。
簡言之,石化燃料消耗與氣候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前者使用愈多對後者受害愈大。美國仍為全球最大的排碳量國家之一,政府對減少排碳有何對策?
無疑地,政府深知使用太陽能取代石化能源、發展電動車取代汽油車為減少排碳要務,但是有否付諸實行令人置疑。前總統川普盡力保護西維吉尼亞州的煤礦業,拜登則是用極高關稅抵制廉價的中國製太陽能板及電動車入口,這些保護主義顯然是與減少碳排放背道而馳。
汽油車的排碳為氣候汙染的元凶,而美歐製的電動車價錢昂貴加上充電站不足,使消費者對購買電動車裹足不前。如果讓廉價的中國製電動車進口,是否可以增加「零排碳」車輛,減少空氣汙染?當然,美國汽車製造業會受影響,但是這也是讓業者覺醒的機會,否則對電動車製造不進則退,在全球汽車電動化下更會脫節趕不上。筆者認為「長痛不如短痛」美國汽車業者應該咬緊牙根盡速發展電動車,甚至製造自動化,同時政府徵收合理關稅開放廉價中國電動車進口。太陽能板也是另一問題,阻擋低價的中國製太陽能板進口,受害者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使用石化而非太陽能除了造成自然災害之外,依照醫療專家,美國有三分之一民眾的健康遭到氣候變遷的影響,高昂醫藥費支出以及失去的生產力,為美國必須面對的嚴重問題。
美國的大選在即,前總統保護石化業、現任總統抗中的保護主義對減碳環保皆不宜。期望兩位候選人能夠轉向以環保為施政目標,減少災害及疾病才能真正實現「使美國再度強大」或是「保持美國領先地位」的意願。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