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波士頓、辛辛那提3大城市 亞裔參選市長實力強

今年11月全美大城市長選舉,波士頓的吳弭(Michelle Wu)、紐約的楊安澤(Andrew Yang)和辛辛那提的普雷瓦爾(Aftab Pureval),都被視為是極具競爭實力的亞裔參選人。亞裔權益倡議者指出,倘若他們選舉得勝,亞裔大城市長將一口氣增加三人,果真如此將創造歷史。
來源:YouTube
其中,36歲的波士頓華裔市議員吳弭,父母是台灣移民。吳弭在波士頓政壇十年,是第一位進波士頓市議會的亞裔女性、第一位擔任波士頓市議長的有色人種女性。據最近一次五月民調,吳弭在眾多市長參選人中,居領先地位。
吳弭向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表示,身為移民之女,她成長過程中從未見過像自己這樣的人出任領導或權力職務,她的父母和內戰時期自中國大陸逃到台灣的祖父母,都對政治持懷疑態度,把政治與腐敗、飢荒和恐懼連在一起,再加上其他很多因素,「我以前一直沒考慮競選公職。」
距離紐約市長民主黨初選僅剩不到兩周,46歲的紐約市長參選人楊安澤,選情面臨挑戰,多份民調均顯示他的支持率不及布魯克林區長亞當斯(Eric Adams)。楊安澤攜著參選總統時提出的「全民基本收入」政綱,提出設立「紐約人民銀行」、為低收入市民提供基本收入的政見,曾讓人眼前一亮。楊安澤說,「一位亞裔紐約市長站在主流媒體面前,這將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是亞裔提高社會地位的分水嶺。」
38歲的辛辛那提市長參選人普雷瓦爾,2017年起擔任漢密爾頓郡(Hamilton County)法院書記員,他在該市五月初選中排名前兩名,目前民調遙遙領先市議員和前市長曼恩(David Mann)。普雷瓦爾表示,人口逾30萬的辛辛那提亞太裔人口僅略高於2%,代表亞裔候選人在任何地方都有競爭力,「我的競選象徵亞裔參選人不再是獨特的,反而更是主流,可以期待更多人參選和領先。」
丕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數據顯示,亞裔是全美合格選民增長最快的族裔群體。專家指出,總體而言,亞裔這樣重要的投票群體崛起,強化了社區政治參與,尤其是在競選公職方面。
無黨派公民組織亞太裔投票聯盟(Asian and Pacific Islander American Vote,APIAVote)執行長陳棣芳(Christine Chen)表示,在沒有總統或中期選舉激勵選民的這一年,有三名亞裔參加主要大城市長選舉且很有實力,意義重大。
美國前100個大城市領導人,只有五位是亞裔,全都在加州。從歷史來看,亞裔在主要城市領袖代表性不足。加州前奧克蘭市長關麗珍(Jean Quan,2011年至2015年)是該市首位女性和首位華裔市長,也是美國主要城市首位華裔市長。2017年去世的舊金山華裔市長李孟賢(Ed Lee)是舊金山首位亞裔市長。峰田(Norman Mineta)1971年成為加州聖荷西市首位日裔市長。
陳棣芳說,關麗珍和李孟賢等人打破障礙,彰顯亞裔可以擔任領袖,尤其是在大城市。她強調,「我們一直努力建立管道,為考慮競選公職者創造機會並提供激勵。現在因為反亞裔暴力激增,此事更加重要,這是我們歷史上非常獨特的時期,我相信亞太裔社區此刻都意識到:不能再退縮了。」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