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超速又逃跑 金山警察開槍打傷亞裔女

習近平下周赴澳門 出席回歸25周年大會暨特首就職典禮

牙菌斑細菌恐致大腸癌抗藥性 含量高 預後較差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癌症研究中心的顯微鏡影像,紅色部分為人類結腸癌細胞的細胞核。(美聯社)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癌症研究中心的顯微鏡影像,紅色部分為人類結腸癌細胞的細胞核。(美聯社)

最新一期「自然」(Nature)期刊上的研究報告指出,一種導致牙菌斑的細菌可能是大腸直腸癌抗藥性的原因。

研究觀察近200起大腸癌腫瘤的細菌組成,以及1200多人的糞便樣本,其中有一半的樣本沒有癌症,並發現50%的大腸癌腫瘤中有一種名為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的亞種,似乎可保護腫瘤細胞免受抗癌藥物的侵害;專家指出,這項發現可為新的治療方法和篩檢發法鋪路。

主要共同作者、西雅圖賀勤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Center)人類生物學助教布爾曼(Susan Bullman)說:「大腸癌腫瘤中這種細菌含量高的患者,不但預後較差、對化療反應不佳,且復發風險也較高。」

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指出,大腸癌是美國癌症死亡第二大原因,預計2024年將導致超過5萬3000名美國人喪命。

而且,年輕人罹癌率也在急速上升,從1995年到2019年之間,55歲以下確診罹患大腸癌的比率幾乎翻倍,從11%躍升至20%;更重要的是,這些病例通常是在較晚且更具侵略性的階段,才被診斷出來;但專家仍無法解釋這種轉變。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外科腫瘤學家主治醫師羅查(Flavio Rocha)說:「如果及早發現,大腸癌是可以治療的,但年輕人病例不斷增加,我們卻不知道原因。」

而新研究也未給這個問題帶來解答;但布爾曼表示,研究結果針對罹患大腸癌的年輕人中,這種細菌的水平是否較高提出質疑,尤其是大腸癌罹癌年輕化全球都出現上升趨勢,且原因不明的情況下。

科學家近十年來,一直懷疑這種通常只存在於口腔中、與牙周病和牙菌斑累積有關的具核梭桿菌與大腸癌的生長之間有關係;但目前尚不清楚這細菌是如何能通過腸道,並最終入侵這種細菌通常無法生存的部位形成腫瘤細胞。

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導致牙菌斑的細菌可能是大腸直腸癌抗藥性的原因。(歐新社)
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導致牙菌斑的細菌可能是大腸直腸癌抗藥性的原因。(歐新社)

腫瘤 癌症 西雅圖

上一則

舊金山婦女歷史月 華裔鄭可欣獲表彰

下一則

世界OnAir/看見巨大行業缺口 90後的她開了2家養老院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