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蘋果禁令…北京展現「以美為師」的經濟戰思維
彭博社報導,中國各地已有更多的機構和國有企業要求員工停止攜帶蘋果手機或其他外國設備上班,最近至少有八個省加入禁用蘋果的行列。中國版的國安禁令愈來愈火,好似存心要跟美國別個苗頭。
北京的目的迄今為止還難窺全豹,因為外交部發言人無論是毛寧還是汪文斌,只要被問到美國以國安為名對華相關實體進行制裁的問題時,都會點名華盛頓是在泛化國家安全概念;話中的含意是:「別再拿國家安全當打壓中國的藉口了,誰都知道你們的目的」。若是北京自己也將蘋果列入國安隱憂,加以封堵或禁絕,無異於東施效顰、自打嘴巴。
北京對蘋果出重拳 意在讓白宮不敢任意妄為
但做些猜測總是可以的。最直接的目的無非是對美國進一步制裁中國的欲望,形成嚇阻作用。如果蘋果也開始在中國十數億人的市場中,份額大幅走滑,做為非僅全美、更是全球市值第一的超級企業,蘋果的萎縮將對美國的經濟帶來難以臆想的損害。白宮考慮到這一層,可能就會投鼠忌器,不敢任意妄為。
隨著中國經濟的勃興,科技的積累已極其可觀而厚實,它已愈發自信地敢於做出一些反制裁措施,甚至是主動的制裁;就像這一次商務部終於公布了對台調查,認定台灣藉由設立一套總體上禁止進口中國大陸產品的制度,構成對中的2500餘項商品的貿易壁壘,這是對台進行制裁的一次前奏行動,制裁可能在下個月台灣的大選後祭出。
這個措施中也牽涉「蘋果」,但此蘋果非彼蘋果,而是可以嚼食的新鮮蘋果。這份調查報告特別舉例說,2022年,台灣自日本、紐西蘭、美國、智利進口鮮蘋果金額約2.5億美元,中國同期鮮蘋果出口總額約為10.4億美元。據測算,中國大陸損失了潛在對台約6000萬美元的出口額。蘋果成了報告中不平而鳴的典型受害案例。
兩個「蘋果」當然不可同日而語,卻共同表明了北京正在嘗試發展它的一個全新的行為語言;或是更精確地說,在歷經美國這幾年的貿易及科技戰的洗禮後,它清晰地認識到,經濟可能是相對於軍事更具威懾力的武器,並因此開始走上發展它的經濟戰爭戰略的征程。
有點魯鈍的中國明白了:經濟戰爭才是勝負關鍵
美國作為一個全球單超霸權,正是新崛起中國最出色而合適的教師;它可謂用一次次淋漓盡致的手腕與招式,將以前有點魯鈍的中國教明白了;美國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就是全力避開軍事交鋒,無一不在印證:戰爭包括但不限於軍事,經濟戰爭才是勝負的真正關鍵。
今年以來,中國先從鎵及鍺開始初試啼聲,試著小範圍制裁,其後又宣布禁止無人機零組件出口,12月初則啟動了石墨的出口禁令。這些都是北京試圖為其經濟戰爭累積經驗的舉止,是它最初的作業成品。但對蘋果的制裁則十分隱晦,北京必須拿捏它的分寸。它的經濟戰爭戰略更與地緣政治結合,金磚國家擴員、一帶一路,都是經濟戰爭的重大方向。
對台亦復如此。從鳳梨、蓮霧與釋迦的小步開走,如今進化到可能針對ECFA進行制裁。它的目標顯然不只是一次選舉,其眼光恐已眺望到最終的戰役;它正是孫子兵法的現代實踐:「不戰而屈人之兵」。想像中的灘岸攻台可能根本不會發生,北京或已在孕育一場能讓台灣不戰即降的經濟戰爭!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