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告別清零周年 中國經濟「病情加重」
去年的12月7日,北京當局發布優化疫情防控的「新十條」,正式告別了持續近三年的「清零」政策。如今中國擺脫封控陰影已整整一年,經濟表現卻遠不如預期,甚至還有惡化的跡象,內部「疤痕效應」及外部「去風險化」交互影響,復甦之路比想像的更艱難。
中國「新十條」發布後,官方沒有再提「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無症狀感染者和輕症採取居家隔離,也不再查跨區流動人員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一般認為中國將走上復常之路,社會和經濟都應如此。
可是一年過去了,社會運作大致恢復,經濟動能卻始終疲軟。近期對中國經濟最深刻的示警,國際信評機構穆迪下調中國、香港和澳門主權評等展望,從「穩定」降至「負面」。不僅如此,穆迪也下調了阿里巴巴和騰訊在內的18家中國企業、八家中國銀行評等展望。
影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一洲焦點
儘管中國多個財經部門接連發聲,強調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財政收入保持恢復性成長。在剛召開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則強調,明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財政政策也要「適度加力」,顯示已提前部署明年經濟工作。
但不可諱言,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中國經濟確實壓力重重,習近平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也坦言,中國發展面臨的形勢錯綜複雜,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利因素增多,內部周期性和結構性矛盾疊加,經濟恢復仍處在關鍵階段。
對民眾來說,最有感的無疑是失業更加普遍,以及收入的減少,這也造成民間消費降級,內需疲弱不振,經濟復甦自然乏力。
身邊友人談失業 好像已是常態
經常關注微博、微信號消息的人應可感受到,近期分享或述說身邊友人失業情況的內容明顯增多。
一則來自浙江網友的文章提到,朋友發來消息,開始「放假」了,現在這個時候,大家失業,再也不像之前生怕別人知道,反而是大大方方告訴身邊的朋友,一來可以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機會介紹,二來現在失業好像已是常態。
他提到一位八○後的湖南朋友,去年買了房,房貸每月1萬出頭(近1400美元),從事行政管理職。最近離開的是一家電商公司,他待了五年,公司從幾十人擴大到幾百人,但近期業績下滑,上月開始裁員,沒想到這月就到自己身上。他天天刷簡歷,但面試機會不多。
另一位年齡相仿、從事 IT工作的湖北朋友,肩上有房貸和車貸,也有小孩。從今年4月起,工作項目減少,他自認IT技術屬於中上,沒想到幾個月過去了,目前還在家裡照顧孩子老人,有時開一下滴滴(網約車)賺點生活費。
微信上同樣受關注和討論的還有減薪的話題。有網友提到現在連體制內的工作,薪資也出現斷崖式下跌,從人民幣1萬元減到7000元,還可能繼續降。所謂體制內,包括有公家編制的公務員、事業單位乃至於教師等等,都面臨薪資縮水。
失業問題到明年可能更嚴峻,據中國教育部日前提出,預計明年大學畢業生達1179萬人,比今年增21萬人,就業市場無比競爭。
但更嚴重的是,持續流失的資金和銳減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外資「去風險化」方興未艾,是北京應該反思和面對的真正難題。而且不可能像青年失業率一樣,選擇「蓋牌」裝作視而不見。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