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二戰勝利日」俄國秀出軍力 德法追求和平

5月9日這一天,在俄羅斯是慶祝納粹德國向蘇聯投降的「勝利日」,在歐洲則是紀念歐盟誕生的「歐洲日」。「紐約時報」分析報導,在俄國入侵烏克蘭的當下,這兩個紀念日將是兩個迥然不同的心境的衝突,一方是充滿報復心理、相信鐵血才是一切的統治者,另一方則相信和平、然後發展才是崇高的追求目標。
報導說,最近十多年來,那個曾經譴責史達林及卡廷大屠殺,說俄羅斯不可能只活在過去,要在路中與歐洲相會、一道走下去的俄國總統普亭已經消失無蹤;現在的普亭相信,歐洲的和平繁榮都是蘇聯「孤軍奮戰的犧牲」的成果,歐洲對俄國是「忘恩負義」的。
勝利日逐漸成為普亭強化軍國主義、英雄主義、愛國主義的場合,傳達俄羅斯尚武精神與道德淪喪歐美的對比訊息;今年,普亭必要再次傳達「粉碎納粹烏克蘭」之類的「勝利消息」,一場不單是針對烏國日漸親歐的戰爭,也是意圖恢復昔日帝俄輝煌的戰爭,更是一場向「曾經羞辱蘇聯而不可原諒的歐美」叫板的戰爭。
俄國軍國主義不斷上升,已經到達一種近乎神祕學的宗教性境界,讓法國、德國長期提倡的「結盟換取和平」的理念,如今幾乎成為空想:普亭認為槍砲才是硬道理,優於歐盟那種追求經貿繁榮,也輕視那種相信經貿往來能換取和平的構想。
但事實上,72年前的5月9日,法國外交部長舒曼(Robert Schuman)提出歐盟的雛型前身時,叫做「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目的是要讓歐洲國家共同管理煤鋼,於是乎,這終結了法國與德國的戰爭史,就算兩國要發動戰爭,也是「戰爭物資上變得不可能」。
身為將歐盟主權獨立性提高至「戰略自主」的提倡者,法國總統馬克宏勢必將在5月9日這天,將當年舒曼擘劃的和平藍圖,與普亭的入侵作出一番對比。
現在,歐洲更加統合的呼聲愈來愈大,歐洲不能沒有普亭的聲音愈來愈小,美國參與的跨大西洋聯盟可能將再次強化,才會有更強大的歐盟;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就說,他希望的是「俄羅斯永遠遭到削弱」。
編輯推薦
-
俄國總統普亭繼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後,又出兵烏克蘭,坦克大軍直驅首都基輔;國際局勢急速變化,世界新聞網為您提供俄烏最前線的最新消息與分析。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