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巴奧/首金產生 中國隊奪得射擊混合團體10米氣步槍金牌

「豹紋」岩石證明火星曾有生命?毅力號的大發現等待運回地球研究

可負擔房成遠距工作者首選 更多人願搬家郊區

後疫情時代下,完全遠距或者混合工作型態依舊。(路透資料照片)
後疫情時代下,完全遠距或者混合工作型態依舊。(路透資料照片)

最近住房價格在大約40年來顯得相對昂貴、負擔不起,不過,根據房貸金融業者房利美(Fannie Mae)的說法,要不是新冠疫情導致人們遠距工作或採混合工作模式而有機會選擇偏遠廉價住房,買房或租房的成本壓力恐怕更大。

房利美1至3月間針對月度「全美住房調查」(National Housing Survey)進行分析,詢問3000多位房貸借款人、屋主及租屋者相關問題,從中了解過去幾年來遠距工作及混合模式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根據調查報告,比起幾年前,如今有更多人願意搬家、遠離市中心辦公室,持續的遠距工作及混合工作趨勢讓人們得以選擇可負擔住房搬家。

房利美這份報告宣稱,無論對租屋或買房的人來說,「可負擔性」都成了找房的最重要考量。

今年初,22%遠距及混合工作者表示願意搬遷到不同區域或者願意增加通勤距離,2021年第三季有此意願的比率僅14%;2021年進行調查時,許多公司試圖要求員工重返辦公室,但當年冬季,新冠變種病毐Omicron 出現, 許多雇主不得不延後計畫。

年輕族群 願長距通勤 

人們只要能擺脫為了離工作地點近而選擇住處的枷鎖,就可分散在各個不同地區居住,不會一窩蜂擠破頭爭搶史上罕見的低庫存待售房屋,有助於減緩供不應求所帶動的房價漲勢。

最新研究顯示。遠距工作者之中不論年齡或收入,都比2021年時更願意搬家、住得離工作地點遠一些,18至34歲年輕工作者明顯比年紀稍長的人更能接受長距離通勤、住家離辦公室遠一些,2021、2023年願意這麼做的比率分別達18%、30%。

研究人員指出,更多人願意住得離辦公地點遠,表示有些就業人口比過去更有把握可遠距工作,或者覺得即使雇主打算改變遠距工作政策,自己也有辦法另謀高就。

研究人員認為,遠距工作及混合工作型態恐怕會持續,或者說,人們可根據這樣的工作趨勢選擇買房或租屋地點。

即使有些知名企業領導層要求員工回辦公室上班,令人驚訝的是,後疫情時代(post-pandemic era)下,完全遠距或者混合工作型態依舊。

今年上半年,35%受訪者完全遠距工作或者採取有時在家、有時進辦公室上班的工作型態,僅略低於2021年間的36%。

2021 、2023年每天到工作場所或辦公室上班的比率都是49%,完全遠距工作的比率卻由2021年的13%增加到 2023年的 14%。

高收入者 在家工作多

擁有房屋的人仍比租屋者稍微有可能在家工作,教育水準及收入較高的人在家工作的機率也相對高,2023年與2021年情況一致。

低收入族群2021年僅30%可遠距工作或採混合型態,今年比率降至27%,高收入族群遠距工作或採混合型態的比率2021、2023年都維持在42%。

最需要可負擔住房的低收入族群也最不可能遠距工作。

過去幾年,隨著租金上漲,住房可負擔性受打擊,房價居高不下、房貸利率飆至22年新高,「可負擔性」必然成為選擇住房的首要考量因素,其重要性占36%, 2014年首要考慮因素卻是「鄰近環境」,重要性高達 49%。

屋主和租屋者以「可負擔性」為優先考量的比率雙雙增加,租屋者尤其明顯,以此為首要考量的比率由 2014 年的21%飆升至2023年的46%。

研究人員說,租屋者偏好出現變化確實引人注目,完全扭轉2014年以鄰近環境為首要考量的情況。

此外,選擇下一個住房時,空間大小的重要性不變,仍比不上可負擔性。

企業求才 範圍變更廣 

研究人員稱,受訪者認為下次搬家首要考量是可負擔性,如此顯著轉變反映出家家戶戶急需找到因應幾年來房貸利率、房價和租金大漲的方法,連帶影響人們住房地點、以及找房時優先考量哪些要素。

研究人員說,可負擔性可能是遠距工作者願意搬遷、或者住在距離工作場所更遠地方的原因,長久以來,人們很重視住家距離工作地點近、通勤時間短。

報告發現,郊區越來越受歡迎,2010年以來一直維持這個趨勢。

研究人員表示,遠程工作者為住房市場帶來變化,連帶影響住房與勞力市場間的關聯性。

越來越多遠距工作租屋者和屋主願意住在離工作地點較遠的地方,這使得企業招聘人才的範圍更廣;研究人員表示,當主要雇主或行業情況不甚理想時,求才範圍擴大可望減少對當地房價的不利影響。

房價 低收入 租金

上一則

美股撐住連三周漲勢 別指望科技大咖財報超標再掀漲勢

下一則

理財Q&A:經常光顧鄰近小店家 挺社區、減碳排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