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MTA地鐵衝浪肇事攀升 華聯會宣導自保之道

川普對等關稅之後 美國進口汽車25%關稅先正式生效

專家講真話 半年一次洗牙拋光沒必要?

聽新聞
test
0:00 /0:00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近期發表一篇名為「過度牙科治療」(Too Much Dentistry)論文引發關注。(截自NBC)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近期發表一篇名為「過度牙科治療」(Too Much Dentistry)論文引發關注。(截自NBC)

KTLA 5電視台報導,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近期發表一篇名為「過度牙科治療」(Too Much Dentistry)論文引發關注。文中「牙醫是否總以患者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還是受經濟動機影響」的觀點,成為爭議焦點。

這篇文章由Paulo Nadanovsky博士與幾位同事撰寫。他主張美國的牙科護理需迫切改革,因遠落後於已逐步向循證治療(evidence-based)發展的其他醫療領域。他於文中指出:「大多數牙科護理依賴的實踐模式,受經營牙醫診所的經濟壓力、牙醫的專業培訓和意見,及患者期望等影響,以致傾向於過度診斷與干預。」

文章指出,由於氟化牙膏廣泛使用,20世紀70年代美國齲齒(俗稱蛀牙)大降,影響牙醫工作量,導致過度診斷與治療,以維持經營。此外,牙醫開始建議無論是否需要,都需進行六個月的例行檢查;也開始用填充物治療更多「非齲性病變」(noncavitated caries lesions),即脫礦琺瑯質斑點,儘管「大多數」這些斑點不會真正發展成蛀牙。他還補充,大多數成人每六個月進行一次牙齒清潔和拋光是不必要的。

他並指出,目前「按服務收費」(fee-for-service)模式很容易被濫用,「基於價值」(value-based)模式會更有效,以「辨識出哪些牙科治療是真正有益,確保相關牙科協會更新相應指南,將資源分配給最需要的人」。

牙醫界對上述評論反應頗為複雜。大多數業界人士認為,牙齒護理始終以患者需求為優先。聖保羅大學(Sao Paulo Univ.)口腔醫學副教授Jayro Guimaraes Jr.指出,牙科不僅關乎齲齒和牙周病,與口腔醫學、口腔疾病及全身性疾病的關聯性同樣重要。

一些專家質疑作者為何未在文中提及頻繁使用牙科X光的問題,此舉會使患者暴露於輻射中。還有專家指出,牙科診所是少數能提供一站式服務的醫療場所。「牙科是臨床檢查、診斷測試(包括X光)與治療多能由同一名醫師完成的少數醫療專業之一,」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教授札迪克(Yehuda Zadik)在JAMA評論中寫道,「這種護理模式防止整個過程受到外部監督」。

上一則

28歲台灣學者黃信元 獲加州理工最佳論文

下一則

房貸利率不降反升 漲勢或延續至2025

超人氣

更多 >

世界新聞網為提供更佳的網站體驗,採cookies分析。如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更多cookies、隱私權聲明可參考我們的「 隱私權與條款more > Worldjournal.com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site.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To find out more, read our update privacy policy.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