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強烈太陽風暴抵達地球 北加佛利蒙可以看到極光

北加東灣沃爾瑪關閉 華人搶5折出清品

運動培養感情 華人創少兒跑團BURN 代代相傳

小朋友在有經驗的大人引領下,調整步調。(記者李榮╱攝影)
小朋友在有經驗的大人引領下,調整步調。(記者李榮╱攝影)

幾年前成立華人馬拉松跑團BURN,短時間內已成為遍及各地的長跑社團,成員每周各自在當地與同好鍛鍊,並且透過社團志願者分享科學化與系統化的經驗與長跑常識,協助有效率地提升成績,無論是地區型的馬拉松賽,還是波士頓馬、倫敦馬、柏林、芝加哥、紐約以及東京等國際六大馬拉松,都能見到BURN選手的蹤影。在疫情之後,BURN又組建了青年少兒團,代代相傳,大手拉小手一起跑。

本月份成立滿周年的BURN的青年團正式名稱為BURN Youth Development(BYD),創建者之一的吳佳爾表示,當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時,他發起住在三谷附近的鄰居帶著小朋友相約一起跑步鍛鍊,組成名為「神童團」的跑團,「當時各個學校都是網課,組建神童團是鼓勵小朋友參加戶外活動,健身鍛鍊。後來去年學校恢復正常以後,神童團轉移到BURN的平台底下,繼續為小朋友服務,地區更逐漸擴大,各地分別相約跑步。」

吳佳爾表示,BYD現在家長群裡共有200多人,另外小朋友應該有100多人。當然因為大家行程不同,每周參加人數不一,人多的時候為30、40人,少的時候只有幾個人。BYD最重要是鼓勵參加,養成鍛鍊與持續的精神,在長期常規訓練下,很多少兒、特別是高中生已經可以一次跑8、9英里,能參加「半馬」比賽。

從神童團就開始參加的學生成員Evelyn Wu指出,作為BYD成立前的原始成員,跑團對自己的影響很大,更是驚訝跑團成長的速度與向心力,「我記得第一批跑步小組每周只有兩、三個人,而上周末光是我們小區,就有30個孩子一起參加跑步,大家很喜歡認識新朋友的感覺,以及每個人都在專注享受跑步的過程。」

另一位學生Stanley Zhao指出,參加BYD不僅是跑步鍛鍊,也是培養領導力和舉辦小組活動平台,同時認識新朋友,整個過程很有意義。

「BYD除了讓孩子有健身強體的機會,還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志願者教練吳潔敏指出,最初BYD模式比較簡單,父母可以只放下孩子,隨即離開不跑。然而,現在很多家長都會一同陪跑,而孩子見到自家大人在跑,鍛練起來更為帶勁,幾位家長後來更是跑出興趣,參加BURN每周六大人的群跑。

她表示,訓練小朋友與大人很不一樣,成年人能夠了解並服從指令,照著要求行事。小朋友訓練起來比較挑戰,需要更多的鼓勵。然而,在邊跑邊聊的過程中,也是讓大家建立情感的好機會,增進互相了解。

吳潔敏指出,許多孩子其實都喜歡跑步,但不一定能參加學校田徑隊,BYD正好給參加不了學校田徑跑步校隊學生機會。BYD不強調速度, 但教練們作出自律的榜樣,「無論多忙,只要有孩子報名,我們總有教練相陪,這是一種堅持。」

她表示,就像成年人跑團一樣,BYD也不只是單純身體的鍛鍊,同時還會指導運動常識,以及在跑步時的互相關照的安全注意事項,希望這些常識和自律的精神能終身受用,也期待孩子可以體會到努力就有機會闖出成績的道理,「未來孩子無論在人生哪個賽道上,都能跑得更長、更遠、更好。」

不同小區各自相約跑步。(記者李榮╱攝影)
不同小區各自相約跑步。(記者李榮╱攝影)
由「神童團」轉變成為的BYD,讓小孩也能與同齡夥伴養成跑步的習慣。(受訪者提供)
由「神童團」轉變成為的BYD,讓小孩也能與同齡夥伴養成跑步的習慣。(受訪者提供)

馬拉松 健身 疫情

上一則

舊金山大學華裔教授:去年全美1/5亞裔遭遇仇亞

下一則

亞太聯盟 6月28日舉辦反仇恨社區論壇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