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巴奧/首金產生 中國隊奪得射擊混合團體10米氣步槍金牌

「豹紋」岩石證明火星曾有生命?毅力號的大發現等待運回地球研究

工匠漸凋零、薪資吸引不了年輕人 古蹟修復鬧人才荒

台師大文物保存中心結合科學、歷史及藝術的專業學科,融合了傳統技藝、修護技術、現代科技與歷史美學的跨領域學門。(本報資料照片)
台師大文物保存中心結合科學、歷史及藝術的專業學科,融合了傳統技藝、修護技術、現代科技與歷史美學的跨領域學門。(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陸續發生鹿港龍山寺、台南火車站等國定古蹟「修壞」憾事,反映台灣文資修復爆量,修復人才斷層的困境;業界認為,傳統匠師養成時間長、薪資不合理、政策不穩定等因素,難吸引年輕人投入。隨傳統工匠凋零、師徒制消失,工匠養成難與技職、建築教育結合,台灣近年高喊的「文資立國」,恐淪為宣傳口號。

台灣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數量,已超過2790處,近15年,平均每年約新增100處。文化部文資局統計,尚待修復的數量超過1123處,近六年每年能完成修復者僅約120件;政府每年投入的修復工程經費逐年成長,去年逾60億元台幣,足見文化資產修復產業快速成長,更浮現對專業修復人才的迫切需求。

去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符合古蹟修復資格的傳統匠師為907人,年齡層在50歲以下僅二成四,實際從事古蹟修復比例只四分之一,且台灣僅有兩所大學有古蹟專業科系,少子化將導致修復人才更加短缺。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特聘教授邱上嘉指出,台灣建築教育採西式教育,難與傳統匠師制接軌;即使是相關古蹟科系、培養的人才,也以調查研究為主,要求大學科系培養第一線修復人才,簡直「緣木求魚」。

古蹟修復「有市場」,傳統工匠薪資仍無法提升,看在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古蹟學者李乾朗眼中,年輕一代不喜歡進工地,「寧可去當便利商店店員吹冷氣」。他日前才去拜訪一間台東古廟,工地主任大吐苦水,感嘆年輕人「聲音大一點就跑了」。

相較於現代建築工程,古蹟修復需要的技術更複雜,傳統匠師須通過文化部審查,才能進工地施作,養成教育高過一般工匠;古蹟修復工程仍採營造廠招標制,營造廠給傳統工匠的薪資未必高過一般工匠,薪資結構不合理。

文化部去年訂定「古蹟修復傳統匠師整體薪資參考基準」,每日至少應達3922元,協助訂定此標準的邱上嘉就說,此薪資經過縝密計算、高於一般公共工程的工匠;設定「最低工資」後,第一線傳統匠師受重視、有使命感,年輕人才能感到未來有保障。不過邱上嘉仍感嘆,台灣技職教育有「全國技能競賽」給予技職人榮耀感,卻無文資修復相關競賽,文資局或可自行籌辦傳統匠師競技擂台。

文資局表示,已進行「文資法」修法,建立傳統匠師的分級制度與專業證照檢定及發證,去年起,每年在全台古蹟日公開表揚12位施工品質優秀的「傳統匠師」,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入文化資產修復產業。

古蹟 教育 復工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台色廟公藉機性侵信眾姊妹花104次 法官輕判10年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