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一洲焦點/大學抗議清場、美國對中紅線?川普違禁被罰

川普重返白宮將再槓中國?北京悄悄預做準備

大屋頂下/白石鎮的紅地毯 兩岸的兩塊天花板

麥卡錫撞上了裴洛西的天花板。

去年8月,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情勢發展如螺旋上升,最後演至蔡英文在總統府頒授特種大綬卿雲勳章給裴洛西,中共則在台灣四周發動一場「焢窯式」的軍演。

此次同樣是眾院議長的麥卡錫放話要訪台,但情勢發展則如螺旋下降,最後轉為蔡麥在洛杉磯會面,原傳蔡英文發表演說也取消了,當然也就未發生原本想像的蔡英文在總統府授勳麥卡錫的場景。接下來的中共軍演在外行人看來也雷大雨小。

一個螺旋上升,一個螺旋下降,麥卡錫撞上了裴洛西的天花板。

麥卡錫未如裴洛西親身訪台,當然是受到美中雙方幕後火爆交涉的影響,裴洛西的「下不為例」,成了天花板。同時,據傳蔡英文政府也不主張麥卡錫訪台,怕這種挑釁影響了兩岸氛圍,會毀了民進黨2024的大選,也是天花板。中共對裴洛西訪台發射了11枚飛彈,此次的「環台戰備警巡」及「聯合利劍」就顯得只是行禮如儀,效果低於裴洛西天花板。

台美中三方都在切香腸,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想怎麼切就怎麼切,因為有天花板。

蔡英文赴美與馬英九訪陸,都是在切香腸,也是想推高擋在頭頂的天花板。只是,蔡想切的是美國的香腸,馬想切的是中共的香腸;蔡想頂穿美國設的天花板,馬想突破中共設的天花板。亦即,馬英九嘗試從中共方面找到台灣的解方,蔡英文則嘗試從美國方面找到解方。於是出現了一些對照的場面:

當馬英九在大陸說「追求和平,避免戰爭…是兩岸中國人不可迴避的責任」時,民進黨發言人說:「誰跟你是中國人?」當馬英九在大陸為中華民國發聲,並自稱「中華民國總統」時,蔡英文在美國沒有一句提到中華民國。蔡英文在美國強調的是「此時台美關係最好」,馬英九則憂慮「此時兩岸關係最壞」。馬英九此行多少換來對岸「和平發展」的共識,蔡英文得到的則是麥卡錫主張「加強對台軍售,確保武器送達台灣。」

當然,台灣的解方不僅在美國,也不僅在中共。馬英九在大陸仍倡「和陸/親美/友日」,是以美國的協助來支持和陸,想要同時頂高美中兩塊天花板。蔡英文的路線則顯然是以仇中來換取美國的青睞,但迄今似未將美國的天花板頂得夠高,卻使中共的天花板壓得更低。

前述「裴洛西天花板」,尚只是指此時此刻的小氣候。倘若從放高、放大、放遠的大氣候來看,「俄烏戰爭」才是台美中三方頭頂的天花板。

俄烏戰爭給台美中三方的啟示是:台灣不要作烏克蘭,中國不能作俄羅斯,美國不可把台灣看作烏克蘭、把中國看作俄羅斯。台美中關係走到目睹俄烏戰爭的今日,應當知道這一層「俄烏天花板」千萬不能頂穿。

因此,在去年緊接著俄烏戰爭爆發後的一段時間,台海緊張情勢似有螺旋上升的跡象。但經過這一年來各方的細思極恐,其實台海情勢卻有漸趨冷靜的趨勢。亦即,稍早想的是「兩岸打起來該怎麼辦」,現在卻漸漸有了「如果不能打該怎麼辦」的想法。

中共20大後的新局,宋濤出任台辦主任,宣示「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此後,和平發展漸成中共對台的論述主題。至此次馬英九訪陸,大陸政要當面講話,皆以和平發展為主軸。在宋濤與各省一把手的口中,聽不到「一國兩制」或「統一」,說到極致只聞「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固然是中共方面顧慮來客馬英九的處境,但更在照應所有台灣人的視聽,也某種程度地顯示了對台論述架構的移轉。也就是從過去強調「統一」的「目的論」,轉移到了「和平/發展/交流/合作」的「過程論」。

這個轉彎,應當是受到「俄烏天花板」的影響。也就是前文所說,必須想一想「如果兩岸不能打該怎麼辦」?兩岸應當思考要如何撐過這一段可能漫長的「不能打/又不能統一」的歲月?這就必然要從目的論移向過程論。

相對而言,在俄烏天花板下,賴清德面對「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的壓力,從「抗中保台」轉向了「和平保台」,也可說是從「抗中目的論」轉向了「和平過程論」。但他將以「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誰跟你是中國人」為過程?或以「回到中華民國」為過程?恐怕尚待推移與發展。中共說「台獨與和平是水火不容」,賴清德有無可能同時擁抱台獨與和平?

馬英九此行展現的架構是「反對台獨/維護中華民國」。他的潛台詞應是,反對台獨消滅中華民國,也反對中共消滅中華民國。

民進黨批評馬英九附和中共對「中國」及「九二共識」的定義,其實馬英九對「中國」及「九二共識」的定義,一向不同於中共,反而是民進黨一路堅持附和中共對「中國」及「九二共識」的定義。在此,民進黨是中共同路人。

馬英九提出「和平/奮鬥/振興中華」。「和平奮鬥」應是建立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共好的「過程論」;「振興中華」應是主張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雙贏共好的「目的論」。而且,「振興中華」可說是一個高於並大於「統一」的「目的論」,與習近平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直接對應;可以減輕「統一」對兩岸關係造成的摩擦與扭曲,雙方在「振興兩岸大屋頂中華」的共同認知下,就可能有更好的「和平/發展/交流/合作」。

《大屋頂下》始終嘗試以「兩岸大屋頂中華」及「兩岸大屋頂中國」來營造兩岸架構,並主張「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民進黨主張「誰跟你是中國人?」,不能立足「兩岸大屋頂中華」,更遑論進入「兩岸大屋頂中國」;而本文猜想,馬英九此行呈現的架構,與「兩岸大屋頂中華」及「兩岸大屋頂中國」皆可能存有顯著的交集。

其實,呂秀蓮與謝長廷皆曾登陸「祭祖」,祭的也是「中國人」,也說過「飲水思源」之類的話。但如今民進黨卻說:「誰跟你是中國人?」唉!這教人從何說起。

在「烏克蘭天花板」及「裴洛西天花板」下,兩岸不能打,又不能統一,藍綠紅三方皆應從「目的論」轉向「過程論」。

何謂「由目的論轉向過程論」?就是12個字「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或濃縮成四個字,就是「和平發展」。

中共 馬英九 中華民國

上一則

他家的神明廳有「雙貓」坐鎮 網友暴動想參拜:獻上罐罐

下一則

柯文哲敗選 他批「錯失2大機會」:未來這些人很可憐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