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那英逆襲稱歌王 網酸:泰勒絲、愛黛兒來都贏不了

沃爾瑪改自助結帳規定 顧客等到發怒:整車不買行了吧

人口與房地產拖累 中國追不上美國

「拜習會」的兩位領導人雖都承認美中合作的必要,但美國全面圍堵中國的動作並沒有停止,而中國在全球地緣政治另立山頭的企圖也未曾稍減,只不過在經濟實力的消長中,中國明顯落居下風。

自從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實力不斷成長,而在習近平掌權後,更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擬取代美國成為國際經濟領導者,但愈來愈多跡象顯示,中國經濟奇蹟已經結束,未來幾年成長的道路將更加艱難。

中國人均GDP經通貨膨脹調整後,從1985年的293美元飆升至2021年的超過1.2萬美元,中國龐大的人口,為組裝大量出口的商品,提供了廉價勞動力。同時,政府大力投資基礎設施,支持出口導向成長模式,提高生活水平。

然而,近年來,中國經濟正從以出口為中心,轉向以消費為主導、債務驅動的模式;而這種模式如今正面臨風險,分析師指出,中國經濟正面臨房地產市場和人口生育率的雙重蕭條之中。

中國久居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2021年達到最高峰的14.1億人,但在2022年這個寶座讓給了印度,因為人口開始萎縮。根據聯合國的估計,中國人口可能在2080年下降到不到10億人,然後到2100年下降為不到8億人。

根據最新統計,2022年中國出生人數為956萬人,創歷史新低,比10年前下降50%。同時,中國生育率自1991年以來一直低於2.0,並在2021年降至1.16,意味著中國人口替代率已呈負值。

中國房產價值和股市的下跌,更是對經濟雪上加霜,隨著持有的房產和股票貶值,中國消費者更會減少支出,增加儲蓄,以抵消財富的侵蝕。

為了支撐中國經濟,中國需要與全球其他經濟體和平相處,而這意味著緩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吸引更多外國直接投資來提振經濟,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國可能必須減少與國際的對抗,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

這種轉變更需要美國的相對配合,畢竟如果中國陷入數十年的萎縮,以及債務通貨緊縮陷阱,而美國還在積極試圖遏制其經濟,那麼習近平可能會做出非常激烈的反應。

同時,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國內薪資一直在迅速上漲,從而縮小了中國工人與其他市場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截至7月,中國的出口年減14.5%。2022年經濟僅成長3%,是1970年代中期以來、除了新冠疫情爆發的2020年之外最慢的增速。

雖然2023年中國GDP可望成長至5%,但潛在的麻煩還不止於此,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威脅是對過度倚重房地產市場。房地產一直是中國發展的引擎,它本來只應是一種儲蓄工具,但現在開發土地成為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傳統上,房地產被認為是中國儲蓄和保障資本最安全的方式,現在住宅和商業房地產更占中國經濟的25%。

近年中國的房地產危機迫使政策開始轉向,北京已開始主導將投資轉向製造業,並回歸基礎設施。不過近日房價暴跌和恒大等知名開發商的倒閉,債務危機爆發已箭在弦上,這就像是在行駛中的汽車上修理爆胎一樣困難。

地緣政治分析師認為,中國可能還有十年的時間可以調整,以避免面臨嚴重的內亂和經濟衰退。至於想追上美國?還是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吧。

近幾十年來,中國的經濟賦予了它對地緣政治有巨大影響力;一旦影響力因經濟實力消退,將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重大影響,這也意味著貿易、金融和地緣政治會在更長時間內繼續以美國為核心。

美國人均GDP約8萬410美元,是中國的六倍。最近一季經濟成長5.2%,預計2023年成長將保持穩定。美元仍然在貿易和國際商業中占有主導地位,而且美國經濟活動占全球經濟活動的12.4%。

預測美國或中國經濟的未來都很困難,地緣政治的突然轉變或科技的變革,都可能改變局面,中國過去或許有機會超越最大的競爭對手;但根據目前的預測,這似乎不太可能。

對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和投資人而言,最好做好準備,迎接一個中國永遠追不上美國的世界。

房地產 投資 儲蓄

上一則

一洲焦點/泰勒絲、李爾:流行文化中的種族問題

下一則

一洲焦點/排華法與校園反猶情緒:3大名校校長為何惹議?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