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新移民家庭 教育生計陷兩難
聽新聞
test
0:00 /0:00
不少華人移民家庭在被問及來美理由時,都會提到,是想讓孩子有更好的教育環境、更廣闊的未來。然而,在一部分老移民眼裡,「新移民家庭」幾乎是「不負責父母」的代名詞,父母因忙於生計而疏於教育,與最初願景背道而馳。
▼收聽「紐約客談」:
有曾任教師的老移民稱,這些初到美國的家長,與孩子一樣不適應異國他鄉的文化環境,又為了站穩腳跟,長時間工作;最終,新移民家長往往缺席於孩子的教育,無法在學業生活上帶給孩子好的指引。
誠然,對於初來乍到的新移民而言,當務之急就是找份工作維持生計;而過去幾年內,大量走線客湧入紐約,僧多粥少的就業情況讓很多新移民只能接受條件並不優良的工作,這也通常意味著超長工時、低廉薪水,父母不能接送孩子上下學、輔導孩子功課也是情理之中。
這樣的情況並不僅僅存在於華人走線客中。一名80年代生人的華埠二代移民也曾回憶道,小時候爸爸在印刷廠工作、媽媽在製衣廠,兩人都為了養家糊口而常不在家,「我幾乎是在華埠的公園裡長大的」。
根據市議會一項調查,高達42%的新移民家長表示曾因工作無法參與孩子的學校活動,而有27%的家庭表示孩子曾因搬遷或生計困難中斷學業。無論代際、文化背景,因生計而影響家庭教育幾乎是所有一代移民家庭共同的移民經歷。
而對於紐約這樣由移民建造的城市而言,更應該為移民家庭設立穩固的安全網,而不是允許聯邦機構驅逐學生,讓這些本就面臨生計、教育兩難的家庭,更遭受生存的威脅。當教育與生存之間成了零和賽局,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該視若無睹。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