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談╱漲價亂象 侵蝕民眾購買力
聽新聞
test
0:00 /0:00

關稅戰發酵至今,民眾已經從新聞中一個個誇張的數額,轉為看到小票上切實的價格改變。無論是線上亞超、華埠超市或餐館,關稅正以各品類幅度不一的價格上漲,來勢洶洶地侵蝕著民眾的購買力。
▼收聽「紐約客談」:
對於紐約華人,生活中難以避免地會光顧中餐館和華超。這些地方的貨品則是通過進口批發商、供貨商而來,直達消費者餐桌需要經過至少三個環節。目前,已有上游批發商業者指出,雖然他們目前的提價並不誇張,但似乎下游各環節的漲價幅度更高,讓人懷疑「是不是在發國難財」。
其實,相較批發商這樣規模體量大的公司,規模較小的下游環節對於漲價更無力招架。由於紐約地價昂貴,超商、餐廳往往只有很小的冷凍櫃及倉庫,讓他們在出現貨品短缺或漲價之時無法「囤谷防飢」。尤其對於華社這樣小商家林立的社區,許多商家與消費者一樣被動。
但是,仍有供貨商業者指出,許多實則在美國生產的亞洲食品、調味料等等,比如調味料廠家李錦記,也將出現漲價的動作。「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看到了自己成本低,有賺取更多利潤的可能性?」一名業者質疑,「但在我看來,他們並不受關稅影響,完全沒有漲價的必要。」
其實,華社作為一個在一定程度上封閉的移民社區,假若因關稅而影響生意的華超因此遣散員工,這些失業華人也會更少去中餐廳消費;關稅政策終將損害所有人的利益,且牽一髮而動全身。
就像華裔脫口秀演員歐陽萬成(Jimmy Ouyang)近日表演中所說,「以前大家都看不起中國製造,覺得中國製造是廉價的標誌;現在(關稅漲到)大家看到中國製造就知道很貴,Temu會變成新的Gucci!」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