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服務「向下沈淪」 升高飛行美國痛苦指數

「行李免費飛」曾是西南航空的招牌廣告,對這家航空公司來說,靠這句話吸引客戶是如此重要,它乾脆把它當作商標。如今,這句話眼看就要走進歷史了。
5月起,西南航空經濟艙旅客的行李,很抱歉,每件請付25元(19英鎊),最高階的「忠誠常飛客」免付。
許多人,包括西南航空的忠誠客戶,說「一個時代結束了。」他們說的沒錯,下個月起,沒有一家美國航空公司廉價票艙的旅客,還能夠享受行李免費託運的「優待」了。
歐洲則不然,除了真正廉價航空公司如來安航空(Ryanair)、EasyJet 和 Wizz,其他航空公司的經濟艙旅客,不論短程或長程航班,照樣可享受一件行李免費同機旅行的待遇。
去年,電報旅行(Telegraph Travel )公司針對全球90大航空公司,根據30多樣服務項目,包括伸腿空間、準點與否,進行「深度比較」排名,前20名沒有一家美國業者,最好的阿拉斯加航空和達美,不過排名第23和24。美國航空名列32,西南45,美國三家廉價航空精神、Allegiant 和 Frontier幾乎墊底,依序排名87、88和89。
美國航空公司何以爛到這步田地?
經濟壓力迫使業界爭相整併,市場壓抑競爭,各自「下調」服務準繩。1991年汎美航空倒閉,油價上漲固然是原因,自己無法把國內航線的客戶順利轉到長途航線上來,也是原因。2001年九一一恐攻後,航空市場頓時萎縮,環球航空破產,西北併入達美。
美利堅航空被一家名叫美西的廉價初創公司買下,然後保留美利堅(USAirways)的招牌,重新出發後,又買下美國航空,從此以美航之名營運至今。
幾番整併下來,不只航空公司受到影響,機場也成為各大航空業者互爭的地盤,拼出今天達美、美航和聯航各據亞特蘭大、達拉斯和紐瓦克自由機場為「王」的局面。
大氣研究集團總經理、航空業分析家哈特維爾特(Henry Harteveldt)說,三大航空各地「占場為王」後,更沒誘因促使它們設法改進服務品質,吸引新客群,甚至保住老客戶了。
華爾街也是美國業者不熱衷比拚服務品質的原因:各大航空都是上市公司,投資人、分析師盯緊每季的財報,美國業者只能專注短期營收,不像德國、法國、英國的競爭對手,可做長期規劃。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