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韌性強 5月出口升6.3% 工業機器人出口增55.4%

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首5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7.94兆元人民幣(約2.4兆美元),同比增長2.5%,延續增長態勢。其中,出口增長7.2%、進口下降3.8%。單看5月,中國外貿同比增長2.7%至3.81萬億元。其中,出口增長6.3%,進口下降2.1%,當月貿易順差7435.6億元。
綜合香港文匯報、大公報報導,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貨物貿易在外部壓力下保持較強韌性。分析則認為,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後,為第二輪「搶出口」提供了更充足的空間,本季中國出口將保持較高景氣度。
今年以來,中國出口目的地更多轉向非美國地區的調整仍在持續。首5個月,中國對東盟、歐盟貿易總值分別增長9.1%、2.9%,合計占中國外貿總值近三成;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增長4.2%。其中,5月當月,中國對東盟、歐盟、非洲、中亞五國出口分別增長16.9%、13.7%、35.3%、8.8%。
值得注意的是,中非貿易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今年首5個月,中國對非洲國家進出口9,632.1億元,增長12.4%,占進出口總值的5.4%。其中,出口5,995.7億元,增長20.2%;進口3,636.4億元,增長1.6%。
中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楊暢表示,5月延續了4月以來的對美出口下降、對非美地區高增的趨勢,其中對部分國家高增尤為明顯。對美出口金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進一步下降至9.1%,較上月的10.5%收縮1.4個百分點。
在對美出口下降的同時,楊暢表示,通過剔除美國出口金額後計算非美出口發現,非美出口金額約2872.8億美元,同比增長11.5%,不管是金額還是增速都保持高位。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總監馮琳認為,5月出口保持正增長,繼續展現較強韌性,主要拉動力有三個:一是5月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 ,關稅戰降溫帶動新一輪「對美搶出口」;二是在美國全球「對等關稅」暫緩期內,中國出口企業面向美國之外市場的「搶出口」效應仍在發酵;三是出口市場多元化取得進展。
另外,透過最新數據不難發現,裝備製造業支撐作用愈發明顯。首五個月,體現產業配套和集成能力的裝備製造業產品出口同比增長9.2%,占中國出口總值近六成,對整體出口增長貢獻率達到73%。其中,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速55.4%。
在今年海關總署公布一季度進出口情況時,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就指出,民營企業的高技術產品進出口創下歷史新高,規模接近1兆元。其中,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長67.4%,高端機床增長16.4%,高端設備進口增長25.6%,手術機器人進口增長47.5%,顯示中國製造業向高附加值領域加速邁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