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乳恐病變 常見6大風險

記者賴昀岫

有些民眾因為疾病或外觀考量,有乳房植入需求,通常術後一年會有血清腫情形,超過一年出現的「延遲性腫脹」就不是正常現象,其餘恐發生胸部不對稱、莢膜攣縮、植入物移位或滲漏破裂、組織鈣化、乳頭與乳房皮膚感覺異常、乳房植入物相關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BIA-ALCL)罹病率增加等六大風險。醫師提醒,乳房植入後有任何異常情形都要盡快就醫,術後3至5年應要做影像學檢查追蹤。

女性為治療癌症切除乳房,或因創傷、先天發育不良以及為美觀而選擇隆乳,都會需要使用到乳房植入物。

台北榮總外科部整形外科主治醫師蕭福尹指出,有些民眾因為乳房畸形或癌症治療等因素,不敢前往泳池或溫泉等場所,乳房植入物有助恢復信心,可從腋下、乳暈周圍、乳房下方皺摺、肚臍或癌症治療的原傷口等植入,常見放置部位,包含乳腺、筋膜、胸大肌等部位下方,或是部分胸大肌下方、部分筋膜下方等。

蕭福尹說,植入物的類型,可分為光滑面與粗糙面等,可依個人身體狀況與需求選擇。台灣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妝品組科長林汝青說,乳房填充彌補物可分為填充等生理食鹽水的「鹽水袋」,以及填充矽膠的類別,並可細分為單腔矽膠填充、雙清矽膠填充和矽膠充填外覆聚氨酯等。

植入物的類型,可分為光滑面與粗糙面等。(記者賴昀岫/攝影)
乳房填充彌補物可分為填充等張生理食鹽水的「鹽水袋」,以及填充矽膠的類別。(記者賴昀岫/攝影)

曾有業者生產特殊材質的植入物,後導致患者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BIA-ALCL)風險增加,曾有專家表示BIA-ALCL案例多見於非亞洲地區民眾,且特殊紋理面乳房植入物發生BIA-ALCL機率較平滑面高,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2019年要求製造該類植入物的愛力根公司(Allergan)主動回收紋理面乳房植入物。

有名30多歲女性,植入這類材質的植入物後3年,才出現延遲性血清腫,由於大量組織液滲漏並堆積,肉眼就看得出兩邊乳房不對稱,蕭福尹表示,所幸沒有轉移到淋巴,愈後狀況好,由於有些較小的滲漏難以直接看出,仿單上會建議3至5年內要做影像學檢查,如有滲漏情形,更要額外檢查。

蕭福尹說,BIA-ALCL發生率約2000分之1至8萬分之1,台灣曾有相關個案,發生時間介於植入後8至10年,典型症狀為「延遲性血清腫」,國際有些個案是摸到腫塊,或腋下淋巴結腫脹等。所以術後1年突然有腫脹或腫塊,就要特別小心,建議植入後每2至3年進行影像學檢查。

針對乳房植入後常見的不良反應,蕭福尹舉例,如胸部不對稱、莢膜攣縮、植入物移位或滲漏破裂、組織鈣化、乳頭與乳房皮膚感覺異常、乳房植入物相關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BIA-ALCL)風險增加等,所以術後除遵守醫師指示進行術後護理措施,也要定期的乳房自我檢查。

莢膜攣縮是種身體保護機制,植入物放進乳房後,夾饃會慢慢緊縮,讓外來物的體積愈小愈好,蕭福尹表示,這樣可能就會勒著某個部位,並導致乳房變形,甚至一高一低等,除了外表不美觀,還可能有疼痛的狀況,需要手術治療處理;也發生過患者植入後20至30年才出現滲漏,「所以只要植入物在身體裡面,有問題就要就醫」。

醫師提醒,只要植入物在身體裡面,除了遵守醫師指示進行術後護理措施,也要定期乳房自我檢查,有問題就要盡速就醫;示意圖。(圖/123RF)

台灣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說,乳房植入物為第三等級醫療器材,由矽膠彈性外殼填充等滲透壓生理食鹽水,或填充具黏彈性的矽膠組成,可依個人需求選擇適當的形狀及尺寸,乳房植入物為長期植入人體的醫療器材,植入前應充分了解其風險,並審慎評估對自身帶來的影響。

癌症 FDA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