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長者髖關節骨折 恐一病不起

記者鄒尚謙

根據統計,台灣50歲以上女性中,每10人就有1人患骨質疏鬆症。骨科醫師表示,台灣人普遍鈣攝取不足,而高齡長輩最怕跌倒,連帶造成髖關節骨折,一旦術後照顧不足,很容易「一病不起」造成死亡率上升。

台灣在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全台50歲以上民眾骨質疏鬆的比率為8.1%,其中又以女性高於男性,女性約每10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高雄大同醫院骨科醫師陳崇桓表示,台灣人普遍鈣質、維生素D攝取不足,而現代人通常難以攝取足量,尤其是上班族,要額外補充相關的營養補充品。

陳崇桓指出,髖部骨折預後相當重要,由於術後幾乎無法移動,且大多數發生在65至70歲以上高齡長者,尤其女性占大多數;大部分傷者都是因為「跌倒」所致,一旦造成髖部骨折在「黃金48小時」內開刀,預後狀況最佳,但這當中需要更專業整合的團隊,許多患者回到家因為環境及照顧者能力上不允許,很難自行復健行走導致「幾乎不可能再恢復健康行走」。

台灣西園醫院復健科主任醫師徐伯誠表示,若患者只開刀、缺乏復健,身體功能會隨著老化而衰退,研究顯示,術後一年約5成患者行走、坐、站或是如廁都會需人協助,高達9成患者走樓梯需攙扶。

年長女性跌倒容易造成髖關節骨折,若術後照顧不足,恐會「一病不起」。(圖/123RF)

徐伯誠說,髖關節骨折發生後,骨質流失高峰將在第10天至2個月後出現,且淨體重減少5%、體脂增加。有5成女性會在2個月後發生肌少症,而研究顯示肌少症和死亡率有相關。若能在手術隔天立刻開始復健,可降低包括肺炎、泌尿道感染等併發症。

骨科 關節 中華民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