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四川采風行 獨特文化古今輝映

周密

拜訪華夏母親嫘祖故里和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誕生地,是四川采風行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地方。在四川省的東北地區遊歷,一路遙想三國志人物活動場景,親臨李白曾詠嘆的劍門關,在在顯示四川的獨特的文化底蘊。四川是人文薈萃的天府之國,更有綿陽兩彈城的科研專家,古今輝映,真是令人讚嘆不已的地方。

走進位於綿陽市鹽亭縣的文同詩竹園景區,竹木茂盛清幽,立生思古幽情,我對旁邊的小何說,「今天藍天白雲,天氣出乎意料的好」。她笑著說,「因為我們做了氣候干預,你們只有在此有如此待遇喔!」我第一次聽到十分好奇,又問明天舉行嫘祖拜謁大典偏碰到煞風景的天氣預測,這也能施行氣候干預嗎?

嫘祖之都在鹽亭

祭獻與表演皆在滂沱大雨中進行。 (圖/周密提供)
祭獻與表演皆在滂沱大雨中進行。 (圖/周密提供)

我們18位女記者、女作家們應邀參加第八屆海峽兩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動,暨2024(甲申)華夏母親嫘祖故里拜謁大典。4月18日,期盼已久的大日子,早上陰天無雨,大家好像鬆了一口氣,一大早出們驅車前往嫘祖聖地。祭壇前的廣場坐滿上千名民眾,兩排大花籃放置於中線走道旁,我們正好坐在花籃邊。

開幕式鼓號聲響起,眺望遠方鐘鼓樓,好像在召喚華夏遠古部落的族魂。黃帝軒轅氏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嫘祖發明養蠶,教導人民育蠶治絲縫製衣服,又崇尚禮儀,自古備受尊崇。現在祭祀黃帝,當然也要祭拜黃帝的妻子嫘祖,充分表現華夏子女溯本歸源的崇敬之心。想著想著,突然感到幾滴雨滴在頭上,主辦方馬上貼心的派送透明雨衣給我們。當天雲層厚重覆蓋著大四川,縱有氣候干預也徒然,畢竟人力有限無法勝天。

拜謁大典最終是在滂沱大雨中進行的,我們穿著雨衣,但所有敬獻花籃、淨手上香、恭讀頌讚,及表演的人士都沒有任何雨具,整個大典進行約兩小時,虔敬肅穆看得分外感人。第12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副主任仇開明,台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台北女記者作家協會理事長黃寤蘭以及榮譽顧問傅依萍等兩岸佳賓,都分批敬獻了大花籃。

台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致詞。 (圖/周密提供)

我們有幸身臨其境參與盛會,可以感受到嫘祖故里拜謁大典的深長意義,就是為中華民族祈福,寄望華夏子女都能傳承「愛、美、和、善」的嫘祖文化。

台北女記者作家協會理事長黃寤蘭組團參與大典,並邀請我提供繪畫作品參加鹽亭舉辦的嫘祖主題畫展,我忝為一員,毫不猶豫地接下這個任務,從研究嫘祖的史蹟,到苦思下筆,竟然在一個星期內完成兩張水彩畫,一定是嫘祖老母親保佑之故。

其中一張名為「嫘祖之手」,表徵神秘的嫘祖,衣著尊貴黃色的一隻右手纏繞著絲線,又好似手持權杖,一條蠶寶寶象徵了萬條,蠶繭散布四處。一片紫氣,也是桑葚成熟的顏色。這幅畫還有其他的想像空間,小何特別喜歡這張,邀我捐贈給鹽亭縣博物館典藏。伯樂小何,原來是縣委統戰部副部長、民宗局局長何懿儒。由於這項意外的捐贈儀式,把我對嫘祖的愛意與崇敬長遠的留在鹽亭縣,真是完美的時刻。

皇澤寺 藏武則天真容

武則天(624 – 705)身為女皇帝,在傳統的封建社會是絕無僅有的,她與夫婿唐高宗並稱「兩聖」。我們步入嘉陵江畔的皇澤寺時,就看到他們的雕像端坐在兩聖殿,殿堂外對聯如下:「地接三泰關河在望,天陞二聖日月當空」。但導覽說,這還不是武則天的真面容。

皇澤寺武則天真容石刻像,修復前與修復後。 (圖/周密提供)
皇澤寺武則天真容石刻像,修復前與修復後。 (圖/周密提供)

武則天14歲進宮,她雄心萬丈最後成為皇后,也是武周開國君王(690-705)。她曾為唐朝社會和文化做出很大的貢獻,比如說:她善於治理國家、延攬人才,興立殿試制度,振興農桑,並減輕人民賦稅,促進文學藝術的繁榮,有貞觀之治的遺風。

生前俾倪四方的武則天,死後多所爭議,因為她主政初期,制定告密制度,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索元禮等混混,濫殺無辜人民。此外,在宋朝以降傳統禮教的觀念下,一些男性史學家對武則天喜愛男寵更是無法忍受,口誅筆伐不遺餘力。

武則天生於四川利州(今廣元),武后當權後,改建原名「烏奴寺」的寺廟,更以「皇恩浩蕩,澤及故里」而取名為「皇澤寺」,以紀念自己的龍興之地,並刻有真容像,這是全國唯一奉祀武則天的寺廟,非常難得。

多年前已有學者認為龍門石窟的盧舍那佛有武則天的影子。不過走進皇澤寺「則天殿」一看,有點意外,因為這尊武則天真容石刻跟盧舍那佛相去甚遠。這尊高1.8米的真容石刻像,臉型較長,柳眉細長眼,眼角微向上,鼻子生得個隆準鼻,嘴型小巧玲。根據則天殿展覽圖片,以及我找出張大千1939年的照片比較一下,這尊石像之後有損傷跡象,曾大大修復過。

嘉陵江畔皇澤寺摩崖造像大佛窟。 (圖/周密提供)

皇澤寺摩崖造像皆鑿刻於嘉陵江的絕壁之上,現在出入容易,可見當地政府努力開修工程的用心,加上後山修建樓梯,比較容易上去,但是有些姐妹們為了維護膝蓋健康而止步。所幸我們能登高一望,一邊是嘉陵江水,一邊是佛龕,景色非常宜人。

佛龕中以大佛窟最令人讚嘆,窟內雕阿彌陀佛,二弟子和二菩薩,後壁浮雕人形化天龍八部護法神像。此窟規模宏大,造像精美,是初唐時期佛教造像藝術的代表作品。

皇澤寺摩崖造像與敦煌莫高窟相似,均為先開窟,後建立寺廟,武則天眼光高人一等才會選上此寺。

那天煙雨迷濛中回望皇澤寺,不禁想起則天殿牆上雋刻宋慶齡的話,「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我想,這是後世很精簡公允的評語。

劍門關在李白筆下

盛唐文風鼎盛,群星閃耀中以李白(701 – 762)最為人所稱道,他英氣逼人風流倜儻,他的詩歌後代傳頌不已,其中以奇文「蜀道難」氣勢雄渾,最令人神往。

四川省自古對外交通難行,李白所做的七言樂府「蜀道難」,描寫了秦屬棧道的險阻,以及反映他對世故人情叵測險惡的心情,他多次喟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在劍門關景區乘坐兩趟索道纜車,並奮力走幾小段陡峭階梯後,終於見識了蜀道有多難、劍門雄關有多難穿越。

李白《蜀道難》中的劍門雄關。 (圖/周密提供)
「猿猱道」險峻危險,上方有如螞蟻般大小的登山客。 (圖/周密提供)

坐在一號索道的六人車廂裡,美麗的導覽正好與我們同乘一部。我好奇地問,2008年汶川大地震對凌空而行的索道有沒有影響?她說沒有,因為一號索道2010年10月才建成運行,全長1051米,高差280米,是採用奧地利技術設計建造而成的。

搭一號索道去仙女廊,接著搭二號索道去海拔1200米的玻璃觀景平台。二號索道的車廂比較大,可容納30人左右,大家都是站著,以前在德國最高峰楚格峰也搭過類似的纜車。我們穿越著空中蜀道,俯瞰阡陌平川,群山遠近不一,感覺好似飛翔的老鷹。

我往旁邊峭壁一看,竟然看到遠方之字形的小路,上面有如螞蟻般大小的登山客,扶壁緩慢行動。我們大力的揮手致意,竟然有一兩位也揮舞著手!由於「猿猱道」險峻危險,需要申請許可證才能登崖,聽說還有一個叫做「鳥道」,也是超難攀登的。鳥道和猿猱道的名稱同出於李白「蜀道難」,即「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以及「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劍門關二號索道。 (圖/周密提供)

李白離開蜀地初次到長安,與唐朝詩人名臣賀知章會面。李白拿出「蜀道難」給賀知章欣賞,賀邊讀邊讚,最後禁不住讚嘆的說:「子,謫仙人也。」,兩人更暢飲大醉。當時李白42歲,此後世人皆稱他為詩仙了。

我們一行18人走的是劍門關捷徑,路上遊客絡繹於途,一點也感受不到杳無人煙的荒涼孤寂。

精於劍術的李白,不是蒼白的書生,對劍門關軍事要塞的描寫一針見血,「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劍閣聳立在峭壁懸崖邊,我相信每位親臨劍門關關樓的人絕對感受得到其雄險。過了厚實的劍門關,道旁有個背誦李白「蜀道難」的平台,鼓勵遊客一起頌讚,愈增「走過劍門關天下無難關」的奇特經驗。

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姜維,深受諸葛亮器重。蜀漢景耀六年(263) ,司馬昭計畫滅蜀漢,漢中失守,大將軍姜維急忙撤兵,與廖化、張翼、董厥退守劍門關,紮營防守三個月,以3萬人的軍隊,抗拒鍾會13萬大軍,在離關樓不遠處,豎有姜維守關像。由於他赤膽忠心,傳說他死後,英魂反回劍門關,在隘口化作武士神像,護佑故土。後人對三國人物的懷念可見一斑。

綿陽兩彈城 驚天動地

兩彈歷程館前言強調世界和平與國家安全。 (圖/周密提供)
兩彈模型的前面和背面。 (圖/周密提供)

由於靠山又隱蔽的天然優勢,在綿陽市梓潼縣的山溝裡有許多依山而建的房子,這就是核工業部第九院的駐地。

在這裡我目睹「兩彈城」裡驚人的發明,以及潛心研究的近代科學家的日常生活陳設。以鄧稼先為首的一群物理學家,為了國格而拚命研發兩彈。他們犧牲小我,為公忘私的精神令人欽佩。所謂的兩彈,起初是原子彈和導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再加上另一彈,指的是導彈。

走進核工業部九院「院部辦公樓」和對面的「情報中心」,牆上不斷出現類似的標語:「絕對不問不該知道的機密」、「保守祕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好似走進時間長廊,辦公室皆保留原狀,任遊客走動,甚至可以走進鄧稼先院長辦公室。但從六○年代到九○年代這裡曾經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進出人均需接受嚴格檢查」的軍要重地。

綿陽梓潼兩彈城大門。 (圖/周密提供)

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在菊香書屋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專門討論原子能問題。在得知鈾礦資源和發展原子能的關係後,會議通過核武器研製計畫,正式下令發展原子能的戰略決策,以北京為起點,中共核武器科技開始一連串征程,遷徙青海戈壁。

正如鄧小平所言:「無論從我國面臨的現實威脅,還是從民族利益考慮,原子彈都必須搞。」朱德也說:「搞了不用也得搞,不然,沒法踏實過日子。」

二次大戰後,國際局勢不斷變遷。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灣後,發生朝鮮戰爭及台海危機。根據展覽資訊,美國加強與蔣介石的反共合作,於1954年12月初與國民黨締結了美台「共同防禦條約」,並一度宣稱,如果遠東發生戰爭,美國會考慮使用小型戰術原子武器。如此因而激勵中共發展原子彈,並與蘇聯技術合作。

不過,1960年蘇聯中止核武援助。中共繼續研發出原子彈,於1964年10月16日15時在新疆羅布泊試驗場引爆成功。官方在八小時後發表的聲明中沒有提供細節,但保證絕不首先使用核武器。1966年10月27日,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距離原子彈爆炸僅兩年八個月,中共又製造出氫彈,於1967年6月17日,在羅布泊上空爆炸成功。中國大陸正式成為世界上掌握氫彈技術的國家。其發展速度比美、蘇、英、法超快許多。如此科研成果真是驚天動地。

這些科技突破雖已是陳年歷史,今日看了仍令人十分震撼。尤其,今年初觀看了奧斯卡金像獎得獎電影「奧本海默」(Oppenheimer),劇情講述美國理論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參與研製原子彈的過程故事,對這種可毀滅全世界的武器,其威力令人懼怕。

在離開四川後,我想進一步了解我們曾參觀的兩彈城,因在梓潼時期,兩代科學家先後完成原子彈和氫彈的武器化,並為新一代核武器研製等國防科研定型。在維基百科和百度中,我發現有「兩彈一星元勳」條目,其中「一星」是指人造地球衛星。

獲得兩彈一星元勳者共計23位科學家,其中有21位曾至國外留學,這些有歐美背景的知識分子在文化大革命(1966 – 1976)時多半遭逢不幸,如:姚桐斌被毒打致死,趙九章遭迫害自殺身亡,而包括鄧稼先、 「氫彈之父」于敏在內的諸多科研工作者及家屬受到政治迫害。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鄧小平、胡耀邦等人為在文革期間受迫害的知識分子平反,並恢復名譽。鄧稼先於1980年重回核工業部第九院擔任院長,至1986年去世止。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是於1999年在江澤民時期頒贈的。

兩彈模型的前面和背面。 (圖/周密提供)

在綿陽梓潼兩彈城參觀時,邊聽導覽邊快速攝影,其中一張現在仔細研究,原來是兩彈精神的紀念牆。以「兩彈一星元勳」勳章為底,上面正中刻著鄧稼先的肖像,左邊刻有陳能寬、朱光亞、彭桓武和于敏,右邊刻有周光召、王淦昌、郭永懷、程開甲等人肖像。

下刻字句:「愛國奉獻•艱苦奮鬥•協同攻關•求實創新•永攀高峰」,對當初這些獻身科學的人而言,確切的描述兩彈一星精神的實現。

在四川省的東北地區遊歷,承蒙主辦單位的精心安排,造訪許多有歷史有文化的地方,實在無法以一篇文章涵蓋所有精華。在短短的八天裡,四川已博得我們的芳心,深深喜愛四川人的誠摯與熱情,希望將來能探訪四川更多的特色景點。

小啟

您去過哪些地方旅遊呢?有什麼好玩的?有什麼驚奇的?歡迎與世界周刊讀者分享。

 投稿電郵:weekly@udngroup.com.tw

 請附中英文姓名、稿酬支票抬頭、稿費寄送地址,請留底稿,恕不退件。

 請您配合:

1.來稿限3000字以下。

2.旅遊中有無要注意事項或交通須知,歡迎一併寄出。

3.照片檔案不宜過小,至少寬度要10公分或400萬畫素以上。

4.照片jpg檔隨信寄送,並附註圖說(也可以做成檔名)。

5.請勿提供網路照片。

 您的投稿,本報相關版面及世界日報新聞網(worldjournal.com)得選用刊登,請勿一稿兩投,嚴禁抄襲,投稿者文責自負;對於有抄襲爭議之稿件,在未經確認為投稿者所創作前,本報系得不支付稿費;若確認是抄襲,扣發稿費,來稿永不刊用。

十八位女記者女作家應邀參加大典。 (圖/周密提供)
李白《蜀道難》中的劍門雄關。 (圖/周密提供)
第八屆海峽兩岸嫘祖文化交流活動暨2024(甲申)華夏母親嫘祖故里拜謁大典,在四川綿陽鹽亭盛大舉行。 (圖/周密提供)
祭獻與表演皆在滂沱大雨中進行。 (圖/周密提供)
兩彈精神紀念牆(局部),正中刻著鄧稼先的肖像。 (圖/周密提供)
《嫘祖之手》由鹽亭縣博物館典藏,縣委常委、總工會主席潘力 (右),周密(左)。 《嫘祖之手》,周密繪,水彩畫,16” x 12” 。 (圖/周密提供)
蜀漢大將軍姜維與廖化、張翼、董厥在劍門關景區的塑像。 (圖/周密提供)

中共 奧本海默 國務院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