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弱勢 低收入戶更容易被攻擊

記者李怡/舊金山報導

舊金山州立大學亞裔研究系教授張華耀(Russell Jeung)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低收入亞裔美國人特別容易成為犯罪的受害者,因低收入亞裔群體多生活在犯罪率高的社區,很容易成為受害者,比其他社區群體更容易受到攻擊。

在一項針對不同少數族群的仇恨犯罪研究中發現,與拉丁裔和非裔受害者相比,亞裔美國人更有可能成為非白人罪犯的目標。張華耀說,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中,約25%是由非白人罪犯所為。

張華耀認為,低收入群體亞裔受到攻擊後,多數長者受害者會談到「恐懼和憂鬱」,實際上是「種族創傷」。 他說,「這是一個集體種族創傷的時期」。 在他進行一項研究中,有五分之一受訪者表現出的種族創傷具有三個或更多的長期症狀,如焦慮、抑鬱、恐懼、高度警惕和避免去某些地方,更有住在華埠的長者,因暴力至今不敢外出,與社區脫節。

根據張華耀的調查,五分之一亞裔在疫情爆發期間,經歷過種族主義歧視或仇恨,這類似於二戰時期對日裔社區的監禁。他強調:「不是說情況完全相同,而是說會產生同樣的代際影響。」他認為目前在心裡健康上的影響最大,並且很有可能會「代代相傳」。

張華耀說,南亞人、東南亞人和太平洋島民比東亞人更容易遭受種族主義歧視。 他認為,很多亞裔因為疫情導致精神疾病和失業,亞裔最害怕的是種族歧視。他表示,多數歐美國家,包括澳洲、加拿大、英國,「普遍存在對黃禍(Yellow Peril)的恐懼」,大家首先必須了解,像這樣跨國傳播刻板印象和特定國家民族主義勢力是如何形成,以及這種政治修辭如何造成政策影響,才能明白種族主義是如何影響到華埠社區和社區的每個人。

張華耀指出,之所以低收入群體會更容易成為仇亞犯罪的受害者,因為犯罪者往往攻擊他們認為容易受到傷害的人,而種族主義和性別歧視的結合,例如認為亞裔女性就是柔和謙卑的刻板印象,導致亞裔長者或是亞裔女性更容易成為下手對象。

根據張華耀的說法,不知道亞裔團體最終能否擺脫種族主義,因為沒有哪一個政府能控制人民的思想和焦慮,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法是公開讓有歧視或仇恨犯罪思想的人感到 羞恥,且達成共識,這種行為是不會被容忍,也不應該容忍,要公開譴責,這樣或許會有效的遏制歧視。

亞裔 低收入 種族歧視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