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腎病惡化 中醫師:中藥≠早藥 中醫中藥可護腎

記者廖靜清/台北即時報導

民眾有「長期吃中藥會傷腎」的觀念,甚至造成洗腎傷害,這是真的嗎?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為翻轉吃中藥傷腎的惡名,邀請中醫師分享中醫腎病成效的研究、中醫對糖尿病腎病的治療、如何預防腎病的發生,強調「看中醫吃中藥可護腎」,而且洗腎風險降低。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媒宣主委、中醫師陳潮宗表示,25年前的馬兜鈴事件,造成民眾對中藥的恐慌,衛福部中醫藥司已於2003年明令公告禁用。政府對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嚴格管理,包括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馬兜鈴、天仙藤等,但真正會傷腎的是「中草藥」,尤其是來路不明的草藥與藥酒、偏方。

陳潮宗說,慢性腎病已成新國病,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1位發生腎臟病變,20歲以上成人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已逾12%,有超過9成的早期腎臟病患者罹病卻不自知。中醫於2020年開始執行「中醫慢性腎臟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藉由早期介入腎臟病治療,能達到減緩腎病惡化、延緩洗腎時程。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陳博淵提到,希望導正民眾對吃中藥傷腎的錯誤觀念,強調中藥與中草藥不同,只要配合醫囑、長期服用中醫醫療院所的合格藥方,能達到延緩慢性腎臟病第3、4、5期病人腎功能的惡化程度。

根據台灣腎臟及毒物科團隊進行研究,追蹤2000年到2008接受中醫治療患者,惡化成末期腎臟疾病(ESRD)的風險顯著降低;接受中醫治療組的風險比率約為純西醫治療組的0.47倍,且治療時間愈長,效果愈佳。

糖尿病是造成腎臟病的主要原因,關鍵是「血糖控制不良」,產生蛋白尿、造成腎絲球過濾率增加。全民健保資料庫顯示,長期且正確使用中藥不只不傷腎,對腎功能的保全有良好助益,包括對糖尿病腎臟病的治療效果。

中國醫大附醫中醫部主治醫師歐世宸分享,使用健保中藥的糖尿病患者,罹患腎臟病風險降低31%;糖尿病腎臟病患者使用健保中藥後,惡化為末期腎臟病的風險降低19%,死亡風險降低一半。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舉辦「看中醫吃中藥可護腎」記者會,打破吃中藥會傷腎的錯誤觀念。(記者廖靜清/攝影)

關於糖尿病腎臟病患者在接受中醫治療時,應規律抽血檢驗、嚴格配合飲食禁忌、病情穩定前應持續中醫治療,另勿自行服用成藥、草藥、中藥或保健食品,購買來路不明的藥材補身危險又傷身。

健保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