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對撞機率升高 他稱賴清德演說戳到北京「7大痛點」

記者羅印冲/即時報導

台灣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兩岸論述引起北京當局強烈不滿,兩岸關係前景悲觀,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賴清德演說公開把中國說成是對台灣的威脅和對世界和平穩定的最大挑戰,通篇沒有「台獨」二字,但處處是「台獨」的身影;未來兩岸的對撞會逐步升高。他並分析,賴清德演說主要在七個點上觸痛了北京。

影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一洲焦點

鄧聿文在德國之聲中文網發表評論指出,比起8年前蔡英文第一任期的就職演說被北京判為「未完成的答卷」,從中國國台辦的表態及新華社、人民日報兩大官媒的討伐來看,中國當局給賴的答卷,無疑判定的是「白卷」。

他分析,讓中國當局暴跳如雷的賴的520演說,主要在七個點上觸痛了它。

一是賴將中華民國的歷史切割,從1949年到台灣算起,而且把這段歷史說成是一個「全面進入專制的黑暗時代」,切割中華民國歷史當然是為了切斷台灣和中國的歷史連結。

二是賴沒有如蔡那樣表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肩負台灣總統使命,而只說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憲政體制和憲法不是同一概念,後者範圍涵蓋中國,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明確規定國家未統一前,中華民國分中國大陸地區和台灣地區。不提條例,賴顯然是要拋棄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聯想到賴在競選期間說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更有這個意思。

三是賴公開把中國說成是對台灣的威脅和對世界和平穩定的最大挑戰,要在台灣大力發展軍力,並和民主世界一道共抗中國。

四是賴不像蔡一樣,把中國稱作對岸、中國大陸、北京當局,而是直呼中國,視中國為外國。

五是賴將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和台灣三個稱呼有意混同,把台灣和國家名稱掛鉤,並且兩次說到台灣是一個國家。

六是賴公開宣稱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本來,賴表示秉持蔡的四個堅持中,就有堅持兩岸互不隸屬一條,現在賴在演講中特別突出「兩國互不隸屬」,這在北京看來有極強的挑釁意味。

七是賴的整個演講敘事框架和基調是「民主對抗威權」,將中國塑造成專制國家,是隔壁的那個「惡霸」,字裡行間充斥對中國的排斥,用台灣學者的話說,對中國是「罵人不帶一個髒字」,但中國是明顯可以感覺到的。

鄧聿文認為,賴的520演講通篇沒有「台獨」二字,但處處是「台獨」身影,有台灣學者把賴的這套說法稱為「三合一台獨」,也難怪中國當局在聽了賴的就職演講後惱羞成怒,雖然賴也呼籲兩岸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但北京無論如何從賴的演講中讀不出他對中國的「善意」的。

他提到,習近平四月在會見馬英九時,從原來堅持的兩岸同屬一中的立場,後退到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從北京的角度看來,這也是為一個月後上台執政的賴清德遞出一個橄欖枝,北京希望賴能接住,兩岸關係有所改善,可賴不但沒接,根本無視習的這個善意,還在就職演說中拉高聲調強硬以對,北京肯定不會吞下這口氣的。

至於北京後續動作,鄧聿文預計,北京不會光說不練,只是憤怒而不採取具體行動,有中國涉台學者就主張中國當局到了應用行動表明態度了,落實年初制定的對台工作會議,主動打擊台獨。接下來北京很可能會採取包括外交、經貿、水域執法的一些手段來懲戒賴政府。另從今後4年看,賴既然在就職演講中打出了「台獨自白書」,也會在去中化上採取進一步的動作,包括經濟上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外交和軍事上強化和美日聯繫,採購更多美國先進武器,走價值外交路線,來對抗中國。兩岸的對撞會逐步升高。

台灣總統賴清德發表就職演說,其中的兩岸論述引起北京當局強烈不滿。 圖/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外界關注美方態度和美中台關係,他認為,賴的520演講從慣例上看是要經過美國同意的,這表明美國已改變了對「台獨」的立場。雖然美國照例表示不支持台獨,但實際上已經放行,只要賴不公開宣布台灣建國,美國都會默許,這可能跟中俄日前簽署的聯合聲明、兩國結成反美同盟有關,美國要更多利用台灣來牽制中國,從而也就給了賴對中國反打美國牌的機會,台美關係會更牢固,有了美國的護航,賴在對抗中國上態度和行動都會更堅定。所以,未來4年,賴在台獨路上會走得更遠,兩岸不會有陽光,不排除出現軍事衝突的可能。

中華民國 賴清德 馬英九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