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少年出櫃:向父母坦白 最艱難可怕的決定

記者鄭怡嫣/紐約報導

6月是性少數群體慶祝其身分的「驕傲月」,14歲的華裔少年Noah今年就參加了日前舉行的皇后區驕傲月遊行;自認雙性戀的他表示,一年前他向父母「出櫃」,是他經歷過最艱難而可怕的決定,幸運的是,他最終獲得了父母的理解。

在皇后區東艾姆赫斯特第227初中上學的他表示,「我們很多(對於性取向)的認識,都來自一個地方——百貨店裡的男士內衣區」,他說,六年級時,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喜歡男孩,疫情返校期間,他在學校有了喜歡的男孩。

在他在校園裡出櫃前,大家就知道他是一位同志,他形容,有時自己走路、說話和做事情的方式,在別人看來就很「同志」(gay)也略帶「浮誇」(zesty);他說,學校的包容性很強,偶爾有人表現出仇恨,「但仇恨者哪裡都有」,在他明年要去的史岱文森(Stuyvesant HS)高中,他已認識了許多新同學,他們都很接受自己。

目前,Noah自我定義為雙性戀,但是他也還繼續身分探索,也認為這樣的探索不會停止。剛開始,他也喜歡女孩,後來「限制自己只喜歡男孩」,現在則對於性向仍然存疑, 「我更喜歡男孩而不是女孩,但女孩對我的吸引力還沒有消失」。

他說自己的性格開放,幾日前的皇后區驕傲遊行,他也在隊列前排大喊,展示自己的「驕傲」,把自己藏起來的感覺讓他很難受,他已經面臨過多次,認為和父母坦白會更好。

一年前,他向父母出櫃,這是他面臨「最可怕」的決定之一;他來自台灣的父母在保守的教會環境中長大,同性戀在那時被視為一種「原罪」,當時也適逢台灣陷入愛滋病危機與恐慌,社會視男同志為病源體,他們在聽到這個消息之時,先是困惑、恐慌、憤怒,一連數天都他進行言語的攻擊與拷問,並在社交媒體追蹤他的動向。

經過幾個月的哭泣、痛苦和雙方的交談,Noah說,父母最終理解了他,「他們仍然沒有接受我,但他們明白我的痛苦,我所經歷和承受的」。

在一篇高中申請文裡,他提到,基於兩代人的文化背景與歷史大環境的差異,他們看待性問題的「濾鏡」是不同的,恐艾年代,父母聽到許多誤傳和謠言,會說「同志傳播疾病,他們不正常」,沒有看到性少數社區的積極和獨特性,而只從恐同的角度看到了消極面。

作為歐凱秀志工,Noah(左一)參與皇后區驕傲遊行。(Noah提供)
Noah。(Noah提供)

但當他自己進入青春期,接觸了新的和不同的想法,也有了自己的濾鏡與體驗,「但歷史必須從多個角度去講述,而不是單一的偏見。 不同的故事可以帶來改變」。

同志 皇后區 遊行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