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看完北京車展很絕望 中國車企全靠矇

中國新聞組/北京9日電

跨足電動車製造的中國手機大廠小米日前推出首款電動車,引發市場關注。但小米董事長雷軍日前直言,自己看完北京車展後挺絕望的,中國幹嘛需要那麼多同質化的車,「這哪是在做產品,完全是在靠矇」。

來源:YouTube

2024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日前登場,時隔四年再度舉辦,作為今年中國首個國際頂級車展,北京車展吸引了全球各大車企關注,中外知名品牌的117款新車在此全球首發,展出41款概念車及278款新能源車型。

中央社綜合澎湃新聞報導及網路訊息,北京車展已經落幕,但「雷軍效應遠沒有結束」。而雷軍上述對中國汽車產業的評價,也引起中國網友不同意見。多數網友認為,雷軍的說法不無道理,直接點出了中國汽車產業的問題;但也有網友說,小米的車子已經被試出來「中看不中用」,雷軍自己是不是也在矇人。

報導指出,雷軍日前出席「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時,曾針對小米為什麼目前只生產一款電動車表示,中國每家車廠都做一系列的車,但「好的車有幾輛就行了,幹嘛需要那麼多同質化的車呢?」。

根據報導,雷軍在會上直指,自己看完(北京)車展後「挺絕望的」,中國車圈(車界)的「捲」是在「同質化捲」,「你們這哪是在做產品,完全是在靠矇」。

這項報導指出,隨著科技進步及造車周期縮短,中國汽車行業的技術門檻正在降低,許多新公司得以輕鬆入門。但綜觀當前中國新款汽車產品,無非以沙發、冰箱、彩電等舒適性配置、以語音控制為基礎的智慧座艙,以及名不符實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捲」市場。

隨著產業鏈日趨成熟,中國新興車廠製造一輛車就和取自助餐一樣「都往一個盤子裡挑菜,組成一盤大雜燴」,造出來的車就大同小異。長期來看,會削弱車企的核心競爭力,甚至可能導致市場的飽和及消費者的審美疲勞。進入飽和階段後,市場上就會充斥著大量「價廉物不美」的產品。

2024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日前登場,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中)參觀北汽集團展位,但事後他稱對車展很絕望。(中新社)

報導最後說,雖然歐洲和美國都正透過各種手段遏制中國汽車進口,但中國汽車「若想真正強大,還需堅持『出海戰略』錘煉自己的羽翼」。

小米 電動車 概念車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