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年前「長鬃矛神龍」化石 德國歸還巴西結束外交爭端

綜合報導

德國近日把在南美洲發現的一塊1.1億年前罕見恐龍化石歸還給巴西,為研究人員非法獲取化石引發的外交爭端畫上句點。

中央社報導,這種名為「長鬃矛神龍」(Ubirajara jubatus)的小型恐龍長有原始羽毛,以及從肩部長出宛如長矛的桿狀物。科學家對這種恐龍感到驚豔,並在2020年發表研究確認牠是未知物種。

但這塊化石很快引起科學和倫理上的醜聞,當時巴西研究人員指控這份研究報告背後的德國團隊,非法將化石帶離巴西。

官員表示,在僵持不下近三年後,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率領的代表團,近日在訪問巴西利亞時,將化石歸還給巴西。

巴西科學與科技部在聲明中說:「長鬃矛神龍是在南美洲發現第一種具羽毛狀結構的非鳥類恐龍,這塊化石已被送回巴西。」

由考古學家組成的一支團隊,於1990年在巴西東北部的塞阿拉州(Ceara)發現這塊化石。他們將化石帶回德國研究,並將它收藏在位於卡斯陸(Karlsruhe)的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Stat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中。

但巴西科學家在2020年12月將長鬃矛神龍定為新物種的論文發表後發聲,稱化石從巴西被非法帶走。巴西法律規定,在巴西發現的化石都歸該國所有,外國研究人員若想將化石帶出巴西,就必須與巴西機構合作研究。

科學家發起線上活動,呼籲將化石歸還給巴西,並用「長鬃矛神龍屬於巴西」(#UbirajarabelongstoBR)當主題標籤發文。

巴西科學與科技部部長阿魯達(Inacio Arruda)說:「如果沒有巴西科學界的動員,我們不會成功。」

德國歸還罕見恐龍化石,結束與巴西外交爭端;圖為「長鬃矛神龍」的化石。(取材自推特)

這塊重11.5公斤的化石,現存放在塞阿拉一間大學的古生物博物館。

巴西 德國 恐龍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