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可而止的節儉

丘引

四月初,我參加了美國東南地區台灣學生聯合運動會,這是一個每年由七所美東南的大學,由台灣學生所舉辦的聯合運動會。我是喬治亞州立大學老年研究所的碩一生,我報名了兩項比賽,一個是乒乓球單打,另一個是躲避球比賽。

當初看到有躲避球比賽時,我就很興奮,躲避球是讀小學時的球賽,雖然快六十年沒試過,但因為是人生第一次接觸的球賽,所以記憶猶新。

第一場躲避球賽開始時,我在內場,球來了我就得躲。當我在跑躲時,居然滑了一跤,大家馬上停下來問我是否受傷了?還好我身輕如燕,拍拍身子,自己就站起來了。

第二場躲避球賽時,我又上場了,仍然是在內場,當我在躲球時,依然摔得四腳朝天。當時所有的運動員馬上停下來問我,是否摔到頭了?還好只是臀部摔疼了,一星期後就不藥而癒,這是極大的幸運。

由於兩次參加躲避球賽都摔倒,就讀老年研究所的我,馬上警覺到一定是我的鞋子出了問題。果不其然,翻開鞋底後答案馬上揭曉,原來是鞋底前端穿久後磨平了,難怪摔倒的位置都一樣。鞋底被磨平後,鞋子的著力點不足,人就失去平衡感,容易摔倒。

我趁機反省為什麼我的鞋底磨平了,我還在繼續穿呢?事實上我根本沒警覺到鞋子已經穿了十年。而依照老規矩,鞋子不壞,我幹嘛要買新的?那不是浪費嗎?

我在每天早上都會做的拉筋運動中,向同伴提起我的躲避球摔倒經驗,其中一個朋友說,她曾去一個地方,也因為鞋底磨平而摔倒,當時不只摔斷一根骨頭,還花了四千美元的醫療費。這個朋友和我一樣,目前都是六十六歲,當年在台灣成長時,也都曾經歷過貧窮年代,我們奉行節儉,這是傳統的美德。

但為了自己的安全著想,我趁機檢查了所有的鞋子,扔掉了兩雙靴子和三雙運動鞋,那些鞋子都穿十年了,早該扔掉,同時我一口氣買了三雙運動鞋。穿了新鞋後,我感覺鞋子就是不一樣,新鞋很有彈性,走起路來輕鬆,甚至有跳舞的感覺;相較之下,舊鞋失去了彈性,就只是套一雙鞋子在腳上。

由於我讀老年學,深知老人最怕摔倒,一旦摔倒了,各種疾病就會如雪球般地滾過來,然後可能是臥床或失智,接著就是死亡。幾年前我回台灣時,還曾經幫兩個老鄰居檢查他們的鞋子,陳媽媽是九十歲的長輩,每雙鞋子的鞋底都是磨平的,她年輕時懷孕跟著軍隊逃到台灣,雖然家庭富裕,卻異常節儉。黃先生則更節儉,他穿拖鞋出門,拖鞋的一邊磨平了,他就左右腳互換,自以為這樣既聰明又節儉。

我幫這兩個老鄰居清空他們的鞋架,陳媽媽直到九十五歲往生時,幸運地沒有跌倒過,也依然運動到最後一刻。而黃先生我忘記怎麼去他家的,從此沒再看過他。

在貧窮的年代,節儉固然是美德,但當我們變老時,節儉就不再是美德了,過於節儉可能讓我們付出更高的代價,最慘的代價就是臥病在床。死是每個人必然的經歷,但因臥病在床與外界較少互動,或許可能更容易導致失智,因此失去生存的尊嚴,人生損失更慘重。

喬治亞州 醫療費

推薦文章

留言